中国食品网

互联网餐饮 请先做好“餐饮”本职

   2015-12-22 新京报2580
核心提示:上周食评君注意到一条消息,火爆的订餐APP饿了么今年以来先后两次因在北京街头散发小广告而被罚。标称未来的消费者不在大街上而
    上周食评君注意到一条消息,火爆的订餐APP“饿了么”今年以来先后两次因在北京街头散发小广告而被罚。
 
    标称“未来的消费者不在大街上而在手机里”,时髦高端的互联网餐饮要靠散发小广告的手段宣传,多少有些令人惊讶。更令人不解的,是其严重缺位的对加盟餐厅最基本的资质审核机制。
 
    有媒体探访报道,“饿了么”平台上的部分餐饮出自“三无”餐馆,后厨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记者还尝试以餐饮制作店铺申请加盟,发现该平台的加盟申请并无严格的审查机制,不仅没有任何有关证照的提醒,也不需上传任何照片或书面材料进行证明。
 
    食评君很难想象,每日在手机上满怀期待下单的美食,竟可能出自一些“三无”餐馆的脏乱后厨。
 
    这让人不禁想起不久前火爆朋友圈的“龙虾盖浇饭”,其上海一家分店开业4天即“放倒”7人,多人食物中毒。
 
    近两年,互联网订餐、餐饮O2O概念火爆整个餐饮圈。百度外卖、美团、饿了么等多款餐饮外卖应用几乎成为年轻上班一族每日靠之果腹的“手机食堂”。然而,食评君在社交网络上搜索发现,食客们的网络订餐体验并不都那么美好,差评与吐槽随处可见。
 
    然而这些低评价的线下用户体验并未阻挡这些餐饮O2O平台的发展与扩张,而与之相伴的问题从未见减少。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互联网餐饮企业更多的是把餐饮作为获取客户的入口,利用餐饮获取用户建成社群,在此基础上挖掘用户的其他需求。而对投资者而言,选择投资互联网餐饮,很多人看中的是“互联网营销”,而非“餐饮”。
 
    做互联网餐饮,却并不重视“餐饮”。那么,餐饮食品安全乱象不断,便不足为奇了。
 
    食评君实在担心,当互联网餐饮只剩下“互联网”,餐饮质量与安全缺乏保障,食客的每次下单都成为需鼓足勇气的以身试险,漂亮的营销文案、促销的“红包”、“满减”是否还能支撑其宏远的发展图景?
 
    无论是传统餐饮,还是披上“互联网+”冲锋衣的餐饮O2O,食评君认为,“餐饮”才是其最根本的内容,食品质量与安全是其应守住的最后底线。
 
    □王叔坤(新京报《新食品》周刊记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