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食安科普小讲堂 | 秋蟹肥美正当时,安全享用有讲究

   2025-10-30 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4210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一年中品尝螃蟹的最佳季节。无论是大闸蟹,还是梭子蟹,那鲜美的滋味都让人难以抗拒。
 
  不过,螃蟹虽美,在选购、食用和储存方面却有不少学问,甚至暗藏风险。本期推送就为您送上一份详尽的【食蟹指南】,让您既能大饱口福,又能兼顾健康与安全。
 
  精明选购

  如何挑到一只好蟹?
 
  想要享用美味的螃蟹,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如何挑选。
 
  把握关键特征
 
  看活力:新鲜的螃蟹活力旺盛,动感十足。
 
  观颜色:蟹壳呈青灰色,带有光泽,腹部洁白,则较为新鲜。
 
  掂重量:手感沉重的螃蟹通常更为肥美,膏黄饱满。
 
  选择可靠渠道
 
  请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正规实体店、大型商超或官方授权的线上平台购买。

  安全食用

  避开这些陷阱与误区

  坚决不吃死蟹
 
  螃蟹一旦死亡,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并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即使高温烹煮也难以完全破坏。食用死蟹极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尤其要注意,河蟹(大闸蟹)必须吃活的。曾有案例显示,有人因食用死蟹引发急性脊髓脊膜炎,后果严重。
 
  彻底煮熟,拒绝生食
 
  螃蟹体内容易携带肺吸虫幼虫囊蚴、副溶血性弧菌等微生物。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螃蟹,可能导致感染性中毒或寄生虫病。因此,务必蒸熟煮透,水开后根据螃蟹大小继续蒸10-20分钟为宜。
 
  这四个部位务必清除
 
  螃蟹并非全身都能吃,以下四个部位在食用时请务必剔除:
 
  蟹腮:在蟹腹部两侧,像两排“小眉毛”,是呼吸器官,容易吸附细菌和杂质。
 
  蟹胃:躲在蟹黄里,是一个三角形的硬质小包,内含未消化物和排泄物。
 
  蟹心:位于蟹身中央,是一个白色的六角形薄片,中医认为其性极寒。
 
  蟹肠:从蟹脐延伸至蟹壳的一条黑线,是排泄通道。
 
  健康享受

  哪些人群需特别留意?
 
  美味当前,也需量力而行,以下人群在食蟹时需格外注意:
 
  高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患者:
 
  蟹黄和蟹膏的胆固醇含量较高,此类人群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蟹黄蟹膏。
 
  痛风患者:
 
  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尤其要避免边吃蟹边喝啤酒,因为两者都是高嘌呤食物。
 
  过敏体质者:
 
  对甲壳类海鲜过敏的人,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红疹、喉咙肿胀、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肠胃虚寒者:
 
  从中医角度看,螃蟹性寒,多食易引起腹痛、腹泻。食用时可搭配姜末醋汁,以驱寒暖胃。
 
  实用小贴士

  从选购到餐桌
 
  适量为宜:
 
  即使是健康成人,一次也不建议食用过多。以中等大小的螃蟹为例,一顿最好不超过1-2只。
 
  现蒸现吃:
 
  螃蟹最好现杀现烹,现烹现吃。如果实在吃不完,应尽快冷藏,并确保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但最稳妥的做法,还是尽量避免隔夜。
 
  巧妙搭配:
 
  吃蟹时不宜饮用浓茶,也不宜与富含鞣酸的柿子同食,以免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引起肠胃不适。
 
  膏满黄肥,安全为要。掌握以上知识,愿您在这个金秋十月,都能安心地“蟹”逅美味,享受一场安全、健康的美食盛宴!
 
  参考资料:

  苏州市市场监管局、苏州市消保委、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阳澄湖大闸蟹消费提示》。2025.

  央视三农。《梭子蟹里爬满活物、蟹黄裸露在外 这种蟹还能吃吗?》。2025.

  上海宝山官方发布。《膏满黄肥的季节,这些吃蟹注意事项别忽略!》。2025.

  湖南省胸科医院营养科。《秋天吃蟹禁忌多,专家提醒:“蟹”逅美味莫忽视健康》。2023.

  信息来源丨浙江省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中心嘉兴市分中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