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北麓云雾缭绕,岩缝间攀生的铁皮石斛吐露新芽。这株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本草,正成为浙南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浙江理工大学“研茗兴斛”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温州乐清核心产区,通过走访种植基地、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探寻科技赋能、三产融合与机制创新交织的共富新路径。
科技筑基:标准化生产突破传统瓶颈
在雁荡山铁皮石斛种子种苗示范基地,实践团见证了科技对产业的革新力量。智能苗圃精准模拟雁荡山崖壁生态系统,雾气调控系统保障石斛在木桩、岩缝等近野生环境中茁壮生长。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宋敏全现场演示区块链溯源技术:“从种苗气生根发育到成品,全程数据可追溯。”该企业依托物理设计与环境调控专利技术提升种苗抗逆性,年销售优质种苗达2000万元。平园村的千亩基地创新推行“五化种植模式”(品种多样化、种植立体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品质追溯化),实现了从经验种植向数据化管理的跨越。
图1 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宋敏全为实践团讲解产业核心
七十二变:非遗匠心撬动产业增值
共富市集内,非遗匠人指尖翻飞,鲜条经烘烤、揉捻、定型等十九道工序,化作“龙头凤尾”枫斗,价值陡增十倍。铁枫堂展厅内,石斛产品突破本草形态:冻干原浆锁住活性多糖,石斛面膜开辟美妆新赛道,精酿啤酒散发草本醇香。千壁峰种植户张培富将石斛嫁接于虬曲奇石,艺术盆景售价逾万元;铁定溜溜文化园内,游客体验揉制石斛香皂、品尝石斛豆花,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论斤卖原料变按克售健康、按件卖文化”,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增值奥秘——三产融合催生产业集群效应。
图2共富市集内非遗匠人制作铁皮枫斗
图3千壁峰种植户张培富为实践团成员介绍盆景
三重保障:“三金模式”扎牢共富根基
平园村“先进农技站”小院中,村民巧手缠绕枫斗的场景,成为共富机制最生动的诠释。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金军辉向实践团详解:“村民通过土地租赁、园区就业、产业分红三条渠道增收。”植然方适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支付农户土地租金;村集体获得固定分红;生产基地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形成“租金+薪金+股金”三重保障。在挂牌“先进农技站”的农户家中,村民边制作枫斗边介绍:“在家门口园区务工,既能照顾家庭,收入也稳定。”
图4平园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金军辉讲解“三金模式”
青创活水:青春力量激活千年产业
大荆镇“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成为产业创新的孵化器。浙江理工大学团队基于企业需求调研,为铁枫堂提供了标准化管理优化方案;在铁定溜溜石斛文化园,学生协助制作科普手册提升公众认知。乐清市搭建的“1+N”青年服务体系,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孵化和技能培训支持。新一代产业人正积极推动传统焕新:95后传承人凌嵩创新开发石斛月饼、时尚饼干等健康食品;千壁峰种植户通过盆景艺术化设计提升附加值,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图5青年入乡实践站点——铁定溜溜石斛文化园
图6 95后传承人凌嵩开发的石斛月饼
破局思考:产业挑战与应对实践
调研中,实践团发现产业发展仍面临考验。千壁峰盆景种植户坦言,经济波动导致销量起伏,需持续创新设计提升竞争力;平园村枫斗加工作坊内,老龄农户担忧技艺传承断层;小微加工企业受限于资金技术,深加工能力亟待突破。针对挑战,各方正积极应对:铁枫堂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全程溯源体系,以真实验证抵御假冒伪劣冲击;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发石斛面膜、精酿啤酒等50余种衍生品,增强抗风险能力;政府通过“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政策吸引人才返乡,为非遗技艺传承注入新活力。
图7 实践团与铁枫堂合照
这缕穿越千年的仙草幽香,如今蕴着更厚重的时代气息——道地资源孕育绿色产业,科技创新激活古老基因,“三金模式”编织共享网络,青春活水灌溉希望田野。当农户的笑脸、村集体的账本、非遗的薪火与青年的梦想在产业链上交相辉映,铁皮石斛终将千年仙草的传说,书写为乡村振兴的共富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