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升福元昌京东旗舰店的贡茶故事也在这里展开。
据《贡茶案册》记载:普洱茶一直延贡至宣统三年。若从1744年正式列入《贡茶史册》起算,清朝贡茶岁贡实施了约170年,而由易武土司主办的就达130年。因此,易武也被称作“中国贡茶第一镇”。由于易武贡茶的辉煌历史,也成就了一批“老字号”茶庄。清朝末年,易武茶名声远播,易武的老街上,茶商云集,茶号林立。据资料显示,当年春茶上市的时候,易武街上进出的马匹每天可达500匹之多,往来贸易不计其数,其茶品更是远销海外。
正是这段时间诞生了易武最为著名的四大茶号—同兴号、同庆号、宋聘号、福元昌号。
这四大茶庄,是易武鼎盛时期最为著名的普洱老字号,其茶品代表着当时最高端的茶叶品质,他们的存在奠定了当时的普洱江湖,他们的兴衰起伏,亦成为了易武普洱茶史的最好缩影。
同兴号:同兴号于1897年由向质卿创立,后传于其子向绳武、向寿山。在普洱江湖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现如今同兴号在2000年左右被易武郑氏家族注册生产经营,老字号得以传承不息。而如今老号向家人似已无人从事制茶。
同庆号:同庆号创办人为刘顺成,创办年份不详。1900年前,杨吉三家作为刘家的亲家,一起合作经营同庆号。它是最早推行普洱茶“六选六弃”之精细做法的茶庄,在普洱茶江湖上堪称手工制茶的百年老号。1920年之前,同庆号商标和内飞为“龙马同庆号”。1920年以后,更为“双狮同庆号”。如今,西双版纳同庆号茶业有限公司将这个同庆号传承下来,孜孜运营。
宋聘号:宋聘号其实是一个四家合股的茶庄,于1886年设立于易武。创办人宋聘三是清末的秀才。宋聘号有一个名为袁谦六的股东,是大名鼎鼎的第一位经济状元袁德洋的后人,也因为这层关系,宋聘号在普洱江湖上有着尤为特殊的地位。民国初年,宋聘号与乾利贞商行联姻合并,所以我们更常听到“乾利贞宋聘号”这一说法。如今老号旧址已改建为一易武中小学,老号招牌被外地商人注册使用。


(▲早期福元昌号内票)
纵观普洱茶史上几次老茶拍卖,福元昌茶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话题,一个标杆产物。如今福元昌号被茶人陈升河收购,名为“陈升福元昌”,致力于发展,光复易武普洱茶的往日荣光。
探寻贡茶之本
现如今在家家讲故事的市场环境下,贡茶二字就像一个金标,使大家趋之若鹜。但与其说市场认可贡茶,不如说贡茶二字,代表着一种精神,其大意不在于“贡”而在于“茶”。
古时凡上品,皆贡之。但现在很多人将其本末倒置,认为只要是“贡”,则为优。殊不知封建制度倒台后,以次充贡者居多。其实贡茶之所以谓之贡茶,其根本原因在于茶叶的品质为上。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朝普洱贡茶)
易武曾作为清朝时期的贡茶第一镇,荣光无数,激励了不少茶商茶号,追求品质,比杆贡茶。如今故宫出版与陈升福元昌为复刻百年经典,纪念易武贡茶荣光,正式联名推出故宫高端品质普洱茶--紫禁天香。紫禁天香礼盒,由故宫出版团队设计,选取紫气东来之意,配以福元昌天香之茶,著一方“大器”。礼盒以故宫藏宝阁为原型,红、黄、紫三种皇家颜色为主色调:盒顶为紫,盒身紫禁红,紫意覆红墙,尽显盒体威严;盒盖正中镶故宫出版标识,彰显身份。下方有皇室云纹为衬,寓意吉祥。

(▲紫禁天香云纹饰)
紫禁天香原料选自原易武的贡茶产区;由当地采茶经验超过10年的茶农采摘,仅选用易武珍稀产区头春古树茶;谨按照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采摘标准。每一片茶叶都精心筛选,每一片茶叶都历经选拔,最好的那片,才能留在这里。
普洱茶饼净重357g是先人流传下来的制茶标准,古时称茶饼为圆,为了便于统计,每桶7圆5斤重,所以每圆平分得357克。也就是如今的357g茶饼。在那个运茶多靠马的年代,一匹马刚好可以负重2件,于是357g便成为茶饼的广泛标准。
第二层,1000g茶砖。

(▲紫禁天香--1000g茶砖)
第三层,三样产品:茶针、两个28g品鉴小饼及故宫出版的《茶事未了》。《茶事未了》一书是由故宫出版有关于茶事之书,书中的“龙团凤饼-皇帝都喝哪些茶”与“谁饮贡茶-乾隆晚年的茶叶赏赐”章节中都有介绍清朝时期云南普洱茶的贡茶身份。

(▲紫禁天香--《茶事未了》)
陈升福元昌不仅赋予紫禁天香珍藏纪念普洱茶高端易武茶之味,还专门为其定制了具有非凡意义的专属邮票四张。

(▲紫禁天香--专属邮票)
茶品与邮票共同限量300套,每一套拥有唯一收藏编号作为身份ID,从016001到016300。016取自1357相加之和,1357为,紫禁天香产品中1000克茶砖与357克茶饼重量之和。

(▲紫禁天香--邮折)
600载的历史熏陶,故宫始终是国人心中的文化敬仰;130年的贡茶岁月,易武茶亦是易武人心中的骄傲代表。这一次,福元昌紫禁天香作为易武茶的代表,再一次走进故宫,注定承载了先辈的荣光,也将就此开启易武茶的新格局。

(▲福元昌--紫禁天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