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鄱阳湖建闸后还应全面禁渔

   2016-12-26 中国渔业报12210
核心提示:江西余干县康山大堤鄱阳湖内湖水域,江豚戏水。资料图2015年3月19日,江西九江市都昌县,国家农业部牵头重启江豚迁地保护计划。


    江西余干县康山大堤鄱阳湖内湖水域,江豚戏水。
 
    资料图
 
    2015年3月19日,江西九江市都昌县,国家农业部牵头重启江豚迁地保护计划。专家们从鄱阳湖挑选8头健康成熟的江豚,将它们迁移到新成立的湖北何王庙-湖南集成垸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中。资料图
 
    鄱阳湖建闸第一次环评公参公示已结束。12月17日,参与该工程课题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研究员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
 
    2010年年初,江西省政府曾邀请韩其为、王浩、李文华、刘兴土、曹文宣等院士领衔开展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课题”的研究。次年通过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课题”研究成果验收意见》显示,“六大课题”研究表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通过采取科学的措施与方法,可以降低或减缓这些不利影响。”
 
    在曹文宣看来,他更关心的是如何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系统。
 
    作为国内最权威的鱼类学家,他建议在建闸的同时,要尽快实行全面禁渔,坚决取缔堑秋湖(当地人根据鄱阳湖夏涨秋落的规律,在湖底低洼处堑壕沟、围矮堤,以便在秋季退水时截留更多的鱼和水,最后将鱼类资源一网打尽的一种渔业方式)、电捕、迷魂阵等非法捕鱼作业,“枢纽工程要跟管理相结合,禁止堑秋湖、电捕、迷魂阵,管控企业的污水排放,不能只建个闸就什么都不管了。”
 
    对于建闸后对江豚的影响,曹文宣认为,有充足食物的江豚没必要游到长江,到长江是“凶多吉少”。江豚种质交换一说,他觉得站不住脚,鄱阳湖里栖息着450头江豚,近亲繁殖的概率非常低。
 
    全面禁渔十年后也只能恢复种质资源
 
    问:2006年,你就提出长江全面禁渔十年。据我们了解,2003年长江开始实行禁渔期制度(每年的4月1日6月30日,2016年日期开始延长,从3月1日到6月30日),为何在实行禁渔制度的3年后你就提出全面禁渔。怎么评价这13年的禁渔效果?
 
    曹文宣:在2004年,我们团队曾实地调研休渔效果。7月4日,我们在市场上发现了草鱼和白鲢,都是十厘米左右长的。草鱼和白鲢一般都是5月中旬产卵,大约两个月后就长那么大(十厘米),然后渔民把当年长这么大的鱼都捕捞了。这就说明,休渔一结束,刚长成的幼鱼就被捕捞了。我们根据耳石的日轮判断,当年孵化的幼鱼不到两个月就大都被捕捞上来了。这样下去怎么保护渔业资源?只有全面禁渔,让渔民转产转业才能恢复长江的渔业资源。
 
    我觉得这13年禁渔,渔业资源是越禁越少。电捕、迷魂阵屡禁不止,越来越猖狂;这些捕鱼的方式《渔业法》早就明令禁止了。
 
    问:怎么评价增殖放流这种做法?
 
    曹文宣:本来放流应该是增殖增产的,但往往是今天放流,明天这些被放流的鱼就出现在市场上了(被渔民捕捞销售),反而有减产的趋势,花了不少冤枉钱。以湖北省为例,2010年,湖北省增殖放流了5.7亿尾鱼苗,投资上亿元,但2011年的产量却比2010年减少了5.76%。
 
    问:为什么你提出的方案是全面禁渔十年,这与鱼类生长周期相关吗?实行之后,长江的渔业资源将恢复到什么程度?
 
    曹文宣:以四大家鱼为例,它们的繁殖周期一般为三到四年,十年差不多有两个世代,这样有助于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数量成倍恢复。
 
    原来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上游的重庆到江西2000来公里的干流江段,有36处产卵场,长江干流有1千亿到1千2百亿尾四大家鱼鱼苗。那个时候,用于养殖的鱼苗,湖北省就捕捞了两百亿尾,现在总共连20亿尾都没有。
 
    但禁渔十年可能不会恢复到那个时候的胜景。因为那时还有很多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水面还是很大的,现在两湖围垦,水面变小,鱼类吃食的空间缩小了。
 
    实施全面禁渔十年,能有效地保住四大家鱼的种质资源就不错了,因为我们的淡水渔业养殖产量50%是四大家鱼,这样可以促进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四大家鱼的种质资源质量在下降,尤其是鳙鱼。养殖的亲鱼几代以后就会退化,我们希望通过全面禁渔,恢复和保持优良的种质资源,使得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维持一个动态稳定的合理种群数量。
 
    刘霁
 
    有充足食物的江豚没必要游到长江
 
    问:有专家称,不在鄱阳湖生态系统没完全退化时建闸保护,就迟了。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曹文宣:鄱阳湖生态系统退化有多方面的原因,枯水期延长和提前只是众多原因之一。围湖造田把湿地都破坏了,沿岸种植大量的意杨林,消耗地下水水资源。堑秋湖、电捕、迷魂阵等非法捕捞方式,使渔业资源衰退,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建闸”只是保护鄱阳湖生态的措施之一,以维持2000年以前鄱阳湖的水文节律。工程措施要跟管理相结合,禁止堑秋湖、电捕、迷魂阵这些渔业方式,让渔民转产转业,农业部正在考虑要在2020年实行长江全面禁渔。尤其是堑秋湖,这是竭泽而渔的渔业方式。另外,还要加强对企业污水处理的监管、对挖砂船管控,这样才能达到保护鄱阳湖生态的目的。总之,不能只建个闸就什么都不管了。
 
    问: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有哪些,鄱阳湖建闸后,会对长江江豚带来哪些影响?
 
    曹文宣: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江豚没有吃的,电捕把长江的大鱼小鱼都搞光了,鄱阳湖还有一点食物,所以鄱阳湖的江豚数量相对比较多,总共有450头左右。毕竟鄱阳湖到冬天还有点儿水。但是,迷魂阵那些非法捕鱼方式给江豚带来很大伤害。江豚皮肤很嫩,钻进去就会擦伤,然后感染死亡。还有鄱阳湖的挖砂,对底栖生物破坏很大,不仅是江豚,其他鱼类也失去了栖息地。控湖工程(澎湃注:即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一定要把这些取缔。
 
    鄱阳湖建闸后,枯水期水域面积将变大,水位变深,再结合取缔非法渔业,渔业资源会丰富起来,江豚就会有丰富的食物吃。如果不建闸调控,水位降低到七八米时,江豚的生存空间会变小。
 
    有了充足的食物后,其实鄱阳湖里的江豚没有必要非要游到长江,到长江也是凶多吉少,长江里鱼少,船体也大,江豚既找不到食物吃,还容易被螺旋桨打伤。
 
    所谓“鄱阳湖江豚需要与长江八里江的江豚进行种质交换”,我认为这个说法站不住脚。鄱阳湖里有450头江豚,近亲繁殖的概率其实非常小。
 
    工程建成后,丰水期时闸门全部打开,江豚可以自由通过,即便是不能顺利通过,也可以用捕捞的方式将其与长江里的江豚种群进行种质交流。石首市天鹅洲里的江豚从以前的几头发展到到现在的几十头,不也在用这种方式进行种质交换吗?
 
    至于蓄水后湖面结冰导致江豚不能正常呼吸的问题,我认为,随着全球气候整体变暖,这种概率也很小。况且,当时我们担心的蓄水发电的水位,足有27米,这种情况下确实结冰概率会增大。但按照目前的设计水位,在冬天时结冰概率非常小,“五河”还会有来水,水体仍是流动的。尽管可能会在湖汊处,水流速度比较缓的地方结冰,但江豚是很聪明的,它会绕开这种地方。
 
    问:按照工程设计,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拟修建两条鱼道。水利工程修建鱼道到底有多大作用?
 
    曹文宣:根本没多大作用,只是环保部门要求必须修,不然环评审批通不过。工程建成后,四月到八月闸门是全部打开的。这期间,长江水还有倒灌鄱阳湖的可能,鱼类有顶流水上溯的天性,这样就很容易通过闸门。我还建议利用船闸过鱼,三峡当时也没修鱼道,我们在三峡船闸里发现了鱼,这说明船闸是可以过鱼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