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赡养老人要长度,更要温度

   2016-11-23 中国食品网杨苗4180
核心提示:中国食品网讯 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依据这份规划,机器人在5年
       中国食品网讯 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依据这份规划,机器人在5年内将走入养老服务业。今年5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引进了一批服务型机器人,“机器人养老”已从概念变为现实。(来源:京华网)

       从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的那一刻起,就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和机器人共同生活”似乎只能出现在科幻片或者人们的幻想中,如今竟会随着“机器人养老”的普及而现实化,等我们老去的那一天,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不再是子女而是机器人。因为子女需要工作和学习,无法24小时陪伴和照顾老人,但是机器人可以24小时陪伴在老人身边形影不离。这无疑拉长了赡养的时间长度,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不在老人身边他们的生活了。

       可是,“机器人养老”真的可以替代子女的陪伴吗?没有感情的陪伴,再长的时间也只是度日如年;没有温度的照顾,再无微不至也不过是“流水作业”。赡养要长度,更需要温度。和冷冰冰的机器人相处24小时,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了与子女相处的一分钟。机器人的陪伴,是工作,执行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命令,程序里有的它都会做,程序里没有的也不会做;子女的陪伴,是亲情,源于内心发乎真情,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如果有一天,“机器人养老”真的成为了一种常态化,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我不敢去想,那得是多么无奈才会出此下策啊。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并不是很多,只是希望“常回家看看”,唠唠家常、吃吃饭,儿女却把父母推给冷冰冰的机器,让他们配合机器人执行硬梆梆的程序命令,的确是减轻了子女的压力,却寒冷了父母的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需要的是有温度的关心照顾,不是冰冷冷的程序指令。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