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六次产业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新出路

   2015-01-30 中国食品报1990
核心提示:我国将农业升级为新型的六次产业,既可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实现农业多功能的迫

    我国将农业升级为新型的六次产业,既可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实现农业多功能的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将农业的产业链不断延长,农业的产业环节不断细化。目前农业食品产业各个环节的经营主体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之间往往只通过市场交易关联,其中只有价格机制调节他们各自的行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消费者更加关心的营养、质量、安全等内在的农产品及其食品的特征往往在市场交易中难以察觉,信息不对称使得这些内在特征无法在市场交易中实现价值,导致农业及其食品产业经营主体往往忽视消费者最关心、最需要的饮食价值。

    如果不把与人们吃饭直接相关的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割裂的格局打破,作为一次产业农业只追求省时省力节本高产的增加值增长,二次产业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只顾收购廉价原料农产品靠添加剂迎合消费者,三次产业的农产品和食品经营者仅仅靠色香味和低价格等表面特质吸引消费者,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状况更有决定意义的有害物质残留及其含量则无人负起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保障的难题无法根本解决。 

    如果农业没有与二、三次产业融合,假定一个农民只施用农家肥而不施用化肥、农药来生产农产品,他所生产的农产品营养、质量和安全都比施化肥、农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更有价值,但是农民只能等待商人来收购,或者到收购市场销售,结果可能是只施用农家肥的农产品与只施用化肥等的农产品等同看待,一样的销售价格,这样只施用农家肥的农产品价值则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农民只施用农家肥生产农产品,不仅品质更佳,安全更有保障,而且保护了土地资源,促进了生态循环。但如果在市场中只能卖到与普通农产品同样的价格,这个农民可能因只施用农家肥出现减产,结果经济上损失更大,这种事在市场经济中,任何理性的人都是不愿意做的。

    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一个合作社创立了农家乐,按有机农产品要求选择生态环境优美的场地来生产农产品,按标准化严格控制肥料等投入来生产农产品,田间地头向游客展示,具有广泛的生态社会效益,结果是游客多,餐饮火爆,游客亲手采摘切身体验到农业劳动的快乐,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一、二、三次产业有机融合,二、三次产业实现的高附加值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分配,我国农业的多功能目标才能更好地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种机制的弊端才能有效克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