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宜昌一家海鲜餐馆吃出“塑料银鱼” 疑遭甲醛泡过

   2010-05-21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8750

 

图为问题银鱼。本报记者郑联学 摄

    荆楚网消息 (三峡晚报) (记者 别鸣)“我们在宜昌一家海鲜餐馆,点了一锅番茄银鱼仔,吃了很不舒服,感觉像塑料做的,塑料鱼怎么能吃啊?”5月11日20点22分,市民毛先生打进本报新闻热线,焦急万分地说。

    5分钟后,毛先生又心急如焚打进热线:“我们拍了照片,正在交涉,这个‘塑料鱼’肯定不对劲。”

    海鲜锅里吃出了 “塑料鱼”?本报记者自此展开了近一周的调查采访。

    用餐市民:鱼是人工硅胶制成?

    5月12日上午9时,经过多次联系,毛先生答应与本报记者见面。在西陵一路下段、新民街口,毛先生交给记者特意留下的两条“塑料鱼”--

    外观和普通银鱼相似,但颜色微微发红;鱼身柔韧,拉起来像橡皮筋,毛先生觉得又可气又可笑,“两厘米的鱼,可以一拉到4厘米。”

    关键是嚼起来韧性十足,“感觉就像嚼橡胶一样”,毛先生介绍,他和12位朋友11日晚到该餐厅用餐,这个海鲜银鱼把他们吃倒了胃口。

    毛先生拿起两条银鱼,“你看这鱼用力撕也撕不断。这个鱼鳍用手指头一按都扎手,就是塑料须。”“我觉得是用塑料、人工硅胶制成的!当晚餐厅老板说,这个鱼质量确实不行,主动为我们免单。但是这个鱼也太奇怪了,塑料鱼怎么能吃呢?”

    渔业专家:肌理颜色都不像

    记者带着这两条“塑料鱼”,来到宜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该所副所长李长江拿着“塑料鱼”一看,就说:“银鱼不是这样的,首先颜色就不像。”

    渔业专家李长江介绍,银鱼生长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目前还没有实现家养。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一般长度都很小。分布山东至浙江沿海地区,尤以鄱阳湖、太湖、长江口崇明等地为多。近年来,长阳在清江库区实施银鱼增殖投放的惠民工程,宜昌本地也出产银鱼。

    李长江将“塑料鱼”掰开,仔细察看鱼肉肌理,“这个肌理弹性也不像银鱼。”

    “塑料鱼”内脏早没有了,两条鱼体大小不一,背鳍、尾鳍齐全,鱼眼完好且在眼眶中。“如果做假,程度怎么会如此逼真?”

    李长江告诉记者,“塑料鱼”的坚韧程度,与实验用人造标本有些像。

    水产市场:银鱼并不摆着卖

    连续两天,记者走访了宜昌市多处水产批发市场及零售点。

    银鱼并不是摆着卖,在陶珠路水产市场,一位女老板告诉记者:“都是冻好的。”要买就从冷库里拿。

    在海宏水产市场、港窑路水产市场等地,记者并没有看到出售活银鱼。

    水产管理人员也向记者证实,银鱼都是冻成冰块出售,这样方便运输与储藏。

    记者向多位水产销售者,出示毛先生带来的“塑料鱼”,大多笑而不答,有的则说:“怎么可能是塑料鱼?做个这样有鼻子有眼的假鱼,成本好高,不如去养鱼。”

    水产供货商:可能甲醛泡过

    “塑料鱼”的说法,让记者也怀疑,因为人造鱼的成本不会低!

    记者将其中一条鱼用火烧烤,与正常银鱼相比,气味、状态并没明显区别。

    “塑料鱼”到底是不是鱼?5月16日,记者通过宜昌一家饭店大厨,间接联系到一位王姓水产供货商。这位供货商一语道破天机:“不是假银鱼,也不是什么塑料鱼。所谓‘塑料鱼’可能是经过甲醛浸泡的鱼。”

    这种海鲜银鱼,从南方运来很难保鲜,而且前段时间短暂升温,个别不良鱼贩会在水里加一些甲醛,这样可以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被甲醛泡过的这种鱼,不仅保鲜防腐,个头也会大一点;吃起来很有嚼头,如果浸泡得厉害,吃起来还很脆。

    潜规则:上海苏州多地曾查处

    “塑料鱼”可能经过甲醛浸泡?记者随即进行大量信息搜集--

    一看吓一跳,这类“塑料鱼”,近年在上海、苏州、广州、湛江、无锡等多地出现。

    各地渔业专家认为,所谓“塑料鱼”就是商贩为了防腐保鲜,将银鱼经高浓度甲醛溶液浸泡,加上放置时间过久所致。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应禁止生产和经营含有甲醛的食品。

    相关专家介绍,甲醛为无色、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经甲醛浸泡的水产品颜色过白、手感较韧、口感较硬,如甲醛量加入过大,细嚼时有刺激感。长期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为此,上海大型水产批发市场都专设甲醛快速检测仪器,随时抽检银鱼是否含有甲醛。

    宜昌:正筹建水产品检疫中心

    “用甲醛溶液来‘发’一些水产品,早几年确实存在。”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学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别是一些水发产品,如皮肚、蹄筋、海鲜等。添加甲醛溶液的目的是使食品外观看起来更漂亮,此外,它的胀发率也更高,能膨胀到原来的2到3倍。

    据业内人士披露,用甲醛溶液来“发”银鱼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在不法商贩中流行,其作用除了保鲜、防腐之外,还可以使一斤的银鱼发到三斤左右。

    针对“塑料鱼”问题,宜昌市水产局综合科科长胡盛新说,本地正在筹建水产品检疫中心,目前市民遇到“问题”水产品,应留存样本尽快送食品卫生监管部门检验,以便于执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