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中科院遭质疑专家:用我的方法生产不出三聚氰胺

   2008-11-01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3590

  网上一剂猛帖《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是中科院发明并推广的》,将9年前进行“DH蛋白精饲料添加剂”技术转让的中科院研究生院高银相推上风口浪尖。高银相昨天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复表示:“我已向上级领导交待过了,院里组织的专家组在调查分析后已认定,用我的方法根本不可能产生三聚氰胺。”

  曾因此事“停职检查”

  昨天下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离退休及群众工作处的一间办公室里,自称是“该处处长”的高银相与记者面对面坐在一起。记者说明来意后,高银相一脸无奈,“你们又来找我了,我就知道这事还没完。”。

  高银相说,其实网上有关的帖子早在9月中旬就传到院里,为此院里成立专家组,“当时院长、书记都亲自挂帅,让我赶快把情况说明了,该处理处理,该保护保护。”经过由院里的化学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论证,“结论是用我设计的这种方法根本生产不出三聚氰胺,所以事情就过去了,当时我还被停职检查,现在又回来上班了,你说我要有问题还能再在这待着吗!”

  事发后,高银相曾被停职接受调查,直到专家组调查结果出来后才恢复职务,“我现在天天守在办公室,哪儿也不去,反正我的电话已公开,谁找我都是一样的说法,我相信组织对我的调查结果。”

  当年为创收研发添加剂

  高银相告诉记者,事情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1994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所,主要是组织一些老专家、老教授进行开发创收,当时所长是一位70多岁的老专家,副所长有六七个,自己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们就自己琢磨弄点项目进行创收,也有企业找上门来寻找帮助的,当时大家觉得饲料添加剂是一个热点,于是我们就研发了‘DH蛋白精饲料添加剂’这一技术。”

  讲述中,高银相经常会说“十几年前的事记不清了”。他说当时这个项目并没有真正制造出产品,主要是找不到愿意合作的企业,“没有合作企业,单靠研究院,哪儿有设备、厂房啊,到了2000年,院里说工作重心应转为教学,关了不少以前成立的公司,应用技术研究所也撤消了,最后这个技术也就不了了之。”

  网上启事与自己无关

  网上为何会有关于此项目的技术转让启事呢?高银相一听记者提及这事,露出了委屈的神情。“刊登转让启事的是南方一个叫‘中国企业信息网’的网站,启事所署的时间是1999年7月30日,这么多年我并不知道这个启事在网上,可能由于上面的电话早变了,也从来没人在看了启事后找我。直到‘三聚氰胺毒奶粉’事发后我才知道有这么个网站。”高银相说,事后自己与该网站反复沟通,对方终于同意撤下这个启事。“中间他们又登出来几天,我气坏了,给他们发函严正申明,最后才给撤了。”

  从未生产出真正产品

  “我早向院里交待过了,用我的方法生产不出三聚氰胺。”高银相讲,自己当初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DH蛋白精饲料添加剂”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为开口式反应釜或大蒸锅、混合机、料粉碎机、烘干机等,因为是开口式反应釜,温度是在100度以下,根本不可能生产三聚氰胺。

  生物专业毕业的高银相说自己近来钻研了不少三聚氰胺的知识。他说,现在人们多用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这种方法让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至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生成三聚氰胺。“首先,两种方法的生产温度不一样;其次工艺、配料也完全不一样。按当时我们设计的方案,不可能生产出三聚氰胺,况且也没有生产出真正的产品。”至于自己的方案用的是什么工艺和配料,高银相以“我已向上级领导交待过”而拒不透露。

  研究饲料添加剂当时是热门

  回忆起10年前的事,高银相有些感慨,他说当时粮食比较紧缺,研制一种蛋白含量高的饲料添加剂是一个热门项目,全国许多地方都在研究,他们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虽然如此,并不能说是科研工作者最早‘发明’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最有可能的是那些不法饲料生产者为降低生产成本在长期实践中自行掌握的一种方法。”

  高银相说,这件事情已给他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困扰,“有人把我的电话、家庭地址发到网上,还有人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你往饲料里头添加三聚氰胺’,我们领导还叮嘱我要注意人身安全,赶上这样的事我真是哭笑不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