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奶粉现象:市场能不能与道义兼容

   2004-05-06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10300
《北京青年报》5日发表社评,社评内容如下:孩子挣扎于死亡线上的哭声总是最能牵动人心,因此,阜阳“空壳奶粉”事件才在最短的时间里受到最广泛和最强烈的关注。而在媒体持续关注的“主旋律”之外,也出现了戏剧性的插曲━━有报道说,五一黄金周期间,内地赴港游客的购物清单上,奶粉占了相当的比重。这里面隐含着一种有几分滑稽但更有些沉重的悖谬:凡是能够赴港度假的游客,恰恰是不必担心受“空壳奶粉”之害的消费群体一个被普遍承认的事实是,如果有钱,就能离这些假货比较远。或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述成:越是有钱,就离假货越远。两者成严格的正比关系。“空壳奶粉”的受害者几乎全部集中在贫困农村,则把这种趋势表现得更加触目。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反对或嘲讽那些“自由行”游客赴港大买奶粉的行为,因为尽管他们本来就离“空壳奶粉”很远,但他们煞有介事的“应激反应”也还是可以理解。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空壳奶粉”的直接“消费者”和受害者,却恰恰没有能力做出必要的反应,现阶段,他们只能等待和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结果。而在这一轮整顿之后,如果市场上依然没有他们能够消费得起的合格奶粉,他们将只能面对两种不是选择的选择:不买奶粉,或继续买那些虽然可疑但终究买得起的奶粉。
经济学家爱讲与道义无关的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的自由选择,通常被认为是调节市场配置最有效也最合理的手段。但是,如果配置的结果是有些群体被逼入没有选择的选择,那么这样的市场就一定不再与道义无关。就奶粉市场而言,政府的严厉打击一定会使造假行为和造假厂家受到重挫;经过生死之劫,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一定会有所改变。这些因素,都会促进农村奶粉市场的良性变化。但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提供合格而适应农村市场消费水平的产品。否则参照以往的经验,严厉打击之后的市场复苏,很可能就是假货的复辟之时。在奶制品这样一种已经进入充分竞争,而又不存在供给短缺的市场,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制定合理的政策,有效引导合格企业进入农村市场。这是政府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共同的社会职责有报道称,已经有大型乳品企业开始着手建立深入农村市场的直销网络。这些企业显然是看到了这次奶粉危机中所蕴涵的商机,准备利用目前农村奶粉市场的空白期,建立渠道和网络,以期占领这一广大的市场。对于这种对群众健康和市场均衡发展有利的企业逐利行为,政府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政策支持。社会舆论也应该引导企业在寻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在经济行为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探讨市场与道义的兼容,让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已经不应该是一个过于前卫的话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