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些“看不见的杀手”正通过我们每天吃的粮食、蔬菜悄悄进入人体,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一、重金属如何潜入农田?
重金属进入农田的途径多样,主要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其中人为因素是当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污水灌溉、化肥与农药使用、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沉降、农业投入品废弃物等;
这些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可以在土壤中累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很难自然降解。
更可怕的是,它们会被农作物吸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不断富集。
二、重金属的“人体之旅”与危害
不同重金属进入人体的途径不同,危害也各有侧重,以下是常见重金属的主要摄入途径及对应危害:
1、 镉(Cd)
进入途径
主要通过食用镉污染农田产出的蔬菜、粮食,或镉超标水产品;
次要途径为长期接触镉污染土壤、吸入含镉粉尘。
危害
蓄积于肾脏、骨骼,半衰期10-30年,可导致肾功能下降;
引发“痛痛病”,表现为骨骼软化、骨质疏松,轻微活动即骨折,伴随剧烈疼痛;
还可能损伤生殖系统、影响胎儿发育,增加肺癌、前列腺癌风险。
2、 铅(Pb)
进入途径
儿童主要通过手口接触、食用铅污染食品;
成人主要是职业暴露、饮用铅超标水、吸入汽车尾气;
对于孕妇,铅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危害
儿童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生长迟缓,甚至行为异常;
成人主要损伤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及肾脏,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对于孕妇,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发育不良。
3、 汞(Hg)
进入途径
有机汞主要通过食用污染水产品;
无机汞主要是职业暴露、使用含汞化妆品或偏方;
对于孕妇,甲基汞可通过胎盘、母乳进入胎儿/婴儿体内。
危害
甲基汞毒性极强,可穿透血脑屏障,导致头晕、记忆力减退,严重时出现精神异常、肢体瘫痪,损伤肾脏、消化系统,孕妇暴露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
4、 铬(Cr)
进入途径
六价铬(高毒性):职业暴露、饮用铬污染水、食用铬超标食品;
皮肤接触:接触含铬护肤品、工业废水等。
危害
皮肤黏膜损伤:引发皮炎、湿疹、溃疡,长期接触可能诱发皮肤癌;
内脏损伤:损伤肝、肾,导致肝肿大、肾功能衰竭;呼吸系统:吸入粉尘可能引发鼻炎、咽炎,增加肺癌风险。
三、我们该如何自我保护?
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强、累积效应、代际传递的特点。
面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可从“减少暴露”、“降低摄入”、“增强监测”三个核心角度做好自我保护,具体途径如下:
1、减少直接接触:
降低土壤暴露风险
避免徒手接触污染土壤
若居住地或周边存在明确污染,劳作、园艺时务必戴手套,接触后及时用肥皂洗手,避免手口接触。
减少儿童接触机会
儿童易通过玩土、啃咬玩具暴露,需避免让孩子在可疑污染区域玩耍,玩耍后立即清洁手脸,不啃咬未清洁的物品。
做好家庭防护
若居住在污染区附近,可定期清洁室内地面、窗台,减少室外土壤粉尘带入室内。
2、降低饮食摄入:
降低土壤暴露风险
优先选择安全食材
买菜时尽量选择正规商超、认证基地的蔬菜,避免长期购买来源不明的“本地菜”。
减少食用“高富集”蔬菜:部分蔬菜易吸收重金属(如菠菜、芹菜、韭菜等叶菜,以及红薯、土豆等根茎类),可多选择番茄、黄瓜、茄子等果菜类。
科学处理食材
蔬菜清洗时用流水冲洗3-5次,或浸泡10分钟后冲洗,能去除部分表面附着的重金属;
叶菜可焯水后再烹饪(焯水过程中部分重金属会随水流失)。
根茎类(如红薯、萝卜)需去皮食用,因为重金属易在表皮或皮层蓄积。
保证饮水安全
饮用经过净化的自来水,避免直接饮用井水;
不使用受污染土壤渗出的水灌溉或饮用。
3、增强监测与健康管理:
及时发现风险
定期检测家庭食材/土壤
若长期生活在疑似污染区,可自费送检常用食材或家庭种植土壤,明确是否存在超标。
重视健康体检
尤其是长期暴露人群(如农民、污染区居民),建议每年做一次重金属专项体检(如检测血铅、尿镉、尿汞等指标),
儿童和孕妇需重点监测(儿童查血铅,孕妇避免接触污染源)。
陕西疾控 · 温馨提示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藏在每一粒米、每一颗菜里,
关乎我们一日三餐的安全,
更连着全家老小的健康。
它或许不会立刻引发剧痛,
却像缓慢渗透的“毒素”,
在日积月累中威胁着生命根基。
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提高防范意识,
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稿件来源:环境健康监测与评价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