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烈日炎炎,高温与潮湿环境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温床,食品安全隐患增多,无论是居家烹饪还是外出用餐,我们都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筑牢健康防线。
01.提示篇
夏季风险多,食用需留心
食品类别
|
主要风险
|
食用建议
|
湿米粉类
|
米酵菌酸中毒
|
不自制发酵米面制品,购买后冷藏储存,24小时内食用。
|
冷加工蛋糕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
购买后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并在标签标注的保质期内食用完毕。切割或分食时使用清洁刀具和餐具,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糕体内部,减少细菌二次污染风险。
|
泡发木耳/
银耳
|
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
冷水泡发1-2小时,避免隔夜泡发(尤其室温环境),夏季泡发推荐冷藏泡发(4℃以下),即泡即食。
|
豆类及豆浆
|
皂苷、胰蛋白酶抑制剂残留
|
豆浆煮沸后继续加热5分钟,四季豆等彻底煮熟至无青绿色。
|
湿淀粉制品
|
蜡样芽孢杆菌污染
|
土豆粉等即食前需重新蒸煮,避免常温存放超2小时。
|
肉类及熟食
|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
食品中心温度≥70℃,熟食冷藏保存≤4小时,避免反复解冻。
|
野生蘑菇
|
剧毒生物碱(肝肾毒性)
|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无明确标识的野生蘑菇。
|
生腌或刺身
|
副溶血性弧菌、寄生虫风险
|
选择正规渠道深海鱼,-20℃冷冻7天以上杀菌,免疫力低下人群避免食用。
|
隔夜菜肴
|
亚硝酸盐积累、细菌滋生
|
密封冷藏保存≤24小时,食用前彻底加热(叶菜类不建议隔夜)。
|
霉变坚果
|
黄曲霉毒素
|
发现霉变立即丢弃,不可切除霉变部分后食用。
|
冷冻饮品
|
微生物滋生
|
避免反复解冻。拆封后的食品用保鲜袋密封保存,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
烧烤肉制品
|
苯并(a)芘易超标、微生物残留
|
食用时要烤熟烤透,少吃或者不吃烤糊肉制品。
|
02.安全篇
食安无小事,高温更当心
1.食材选购要新鲜。选择正规商超、市场购买食材,注意查看保质期和储存条件。果蔬采购时要注意新鲜度,肉类要选择检验检疫合格证齐全的产品。
2.居家烹饪讲卫生。
勤洗手:处理食物前、后,饭前便后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生熟分开:生熟食物、刀具、砧板、容器要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安全存放:保持厨房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餐具、厨具、台面;冰箱内食物生熟分层、加盖存放。
3.特殊人群要关爱。老人、儿童及体弱者由于免疫力较低,宜清淡饮食,此外儿童需控制冷饮、零食摄入,避免生冷刺激、暴饮暴食。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桶装水开启后通常在一周内用完为宜,在炎热的夏季,温度高,细菌繁殖较快,不宜久存,同时还要警惕饮水机的二次污染,注意定期清洗饮水机。
03.均衡篇
营养巧搭配,健康又安心
1.清爽饮食。多选择蒸、煮、炖、凉拌的烹调方式,避免油腻食物给胃肠道带来额外负担。
2.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多食用西兰花、苦瓜、西红柿、猕猴桃、草莓、橙子、百香果等蔬菜水果以及肉鱼奶蛋等食物。
3.饮食多样化。合理安排蔬菜、水果、谷类、肉类等在饮食中的比例,确保营养均衡。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其核心推荐为: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