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一杯酸奶
正悄然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风尚”
一份健康又刺激的“自我犒赏”,既能解馋又免于奶茶的高糖负担。捕捉到这一需求的乳制品品牌,纷纷在健康与口味属性上加码。
8月9日,一场以“自然食酸”为主题的卡士“吃酸”系列风味品鉴会,在上海为都市青年的味觉记忆烙下新的印记。云南大理的酸木瓜、岭南的芭乐、西北金太阳黄杏……成了卡士“吃酸”系列的C位。

这届年轻人越来越爱“吃酸”了
贵州红酸汤料包抖音话题播放量8.6亿次,酸味零食天猫两年复合增长率超40%,柠檬茶向更酸涩的自然口感升级……越来越多人发现,“酸味”消费趋势正在崛起,无论是街头巷尾涌现的柠檬茶专门店,还是酸味零食(如话梅干)的热销,相关搜索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酸味是五味之首,在中国各地域文化中本就根植深厚——从广东的酸梅、酸梅煮鱼,到云贵川地区极具特色的酸汤风味,酸味虽不似辣与甜那般张扬,却是深藏于国人味蕾记忆中的固有底色。”卡士“吃酸”系列负责人Dana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正是这份熟悉的文化基因与味觉认同,促使卡士将这些独特的地域之“酸”创新融入酸奶之中。“为了找到最佳的口味,我们前后也调研了很多。”Dana告诉记者。

新品采用精心调配的复合酸味配方:云南大理酸木瓜碰撞双柚与芦荟,岭南芭乐邂逅水蜜桃,燕山黄杏融合多重果粒,每一口都充满咀嚼的惊喜,回应了当下消费者对“多样化咀嚼物”“多层次咀嚼感”和“新奇风味”的渴望。
卡士“吃酸”系列让上海人迷上“山野式生活”
步入品鉴会场,一株鲜活的酸木瓜树舒展枝叶,成为天然的打卡点。嘉宾手持饱满的新鲜酸木瓜完成签到,这份来自山野的仪式感,瞬间将人从都市的钢筋水泥中抽离。内场光影流转,云南2000米横断山脉的壮阔、岭南温润河谷的氤氲、西北沙漠绿洲的昼夜温差被一一呈现。屏幕上,大理酸木瓜在阳光下透亮,岭南胭脂红芭乐酝酿着鲜酸回甘,西北金太阳黄杏积蓄着酸脆多汁的能量。
品鉴现场,卡士“吃酸”系列带来的新鲜气息扑面而来。在果粒酸奶市场多以清甜为主流的当下,该系列大胆将“酸”推至舞台中央,开辟了一条差异化的风味赛道。

卡士“吃酸”系列负责人Dana精准描绘了其目标用户:“他们是追求新鲜感的资深中产和新锐白领。下班后,他们需要一份健康又刺激的‘自我犒赏’——这杯富含真实果肉的地域风味酸奶,正成为治愈味蕾的完美选择。”多位现场体验的年轻人表示,“品酸三步骤”(闻香、搅拌、咀嚼)带来的仪式感,让享用酸奶变身精致的生活体验。

“酸的香气很足”“味道很丰富”“有没吃过的味道,很新奇”。这些评价背后,是当代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买单,取悦自己的味蕾和精神比价格更优先”的消费观,在独特酸味中获得的自我犒赏。
“越懂吃酸越懂生活”。卡士用“酸”的故事,将一杯酸奶从单纯的味蕾体验升华为一种生活态度。它不再仅仅是健康饮品,更像是都市人暂别日常、疗愈情绪、探索世界风味的仪式感载体。每一口的体验,都传递着品牌对产品的专业打磨与对生活温度的细腻感知。在这个秋天,“秋天的第一杯酸奶”或许将成为年轻人标记生活、犒赏自我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