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行业本身是没有标准的,最开始百果园也没有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卖好水果就行了。但什么算好水果,却是难以定义的。很多水果看起来色泽诱人,但一口下去可能非常酸涩。
“这个坑很大的。到目前为止,这还是生鲜连锁的大坑。”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先生说,水果没有标准,就没有办法做大形成体系。为了填补这个坑,百果园不断摸索,最终还是从水果的本质上找到了答案——好吃。
好吃的水果是饱含情感的,有情感的水果才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基于“好吃”,百果园又把它延伸到了服务和门店环境, 如果缺少令人愉悦的门店氛围或购买体验,会间接影响到“好吃”。百果园将好吃的水果作为载体,将情感传递给了所有来百果园购物的消费者。
究竟为什么百果园会把”好吃“作为标准呢?
第一,“好吃的”才是“营养的”。水果有没有营养,大都可以通过是否好吃直接体现,好吃的元素是由物质组成的,营养价值是天成的。口味、风味、香味都是物质的结果!果品风味浓郁的背后是营养,寡淡的一般是没有营养的。
第二,“好吃的”才是“安全的”。好吃的前提是水果充分成熟,充分成熟的前提是树体要健康,树体健康就会少打药,没有不正当催熟(因为靠激素催熟的水果味道都不会正)。
第三,“好吃的”是“生态的”。好山好水好的环境,才能出好水果。
所以,好吃是检验水果的首要标准。
围绕“好吃”,百果园首创水果分级方式:“四度一味一安全“,即 “糖酸度、细嫩度、鲜度、脆度、香味、安全性”六大维度,将抽象的“好吃”具象化,用这六个指标去衡量原本难以定义的水果。
为了从源头上保证果品的品质,达到“好吃”的标准,就不得不提到百果园在全球布局了230多个水果特约供货基地。市面上的大部分生鲜商家都在提“基地”这个概念,但主要还是“基地直采”。而百果园特约供货基地,是从种植端入手,因为他们相信,“好水果是种出来的”。
百果园会把控整个生产的标准,从肥料的管控开始,介入到种植端。除了有近百名技术人员驻守在基地的田间地头,百果园还建立了自己的肥料厂,基地发展到哪里,就把配方带到哪里,驻地生产。
从细节入手,从源头出发,才造就了如今百果园“好吃”的标准和过硬的品质。
对于自建果园基地,百果园以公益优先,对于扶贫工作与保证“好吃”一视同仁。第二届全国果业扶贫大会上,百果园作为果业扶贫先进单位出席,开启百果园扶贫工作的“新起点”,在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的指导下,百果园与湖南麻阳县和陕西周至县在会上签署了“百果百县”扶贫落地合约。根据双方共识,百果园将以政策为基准、以资本为助力、以技术为支撑、以渠道为保障全力打造“橙以橙”(湖南麻阳县的橙子)和“猕宗”(陕西周至县的猕猴桃),利用自身全产业链优势扶持新农人种出品牌、打造品牌产业。
百果园作为水果行业的领先者,打造 “好吃”战略的同时扛起社会责任。“把好吃带回家”,不仅是满足顾客口味,让顾客将好吃带回家中,更是让生产“好吃”的劳动者,同样也能享受“把好吃带回家”的温暖。
(春节快把好吃带回家,尽享好邻居百果园的美好陪伴)
http://n.miaopai.com/media/TFMFMFXyZqiZHpGij763WqsnnrWYs76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