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标准助推鹿产业“更上一层楼”

   2018-10-31 中国科学报111170
核心提示:  鹿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经济动物,“全身皆为宝,一身皆益人”。从鹿茸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我国是世界养鹿行业的开拓者,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际鹿茸市场上独占鳌头,也是当时行业标准的奠基者。
  鹿产业作为一个特色产业,需要国家引导和重视,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推广能力,从而建立从养殖育种到产品输出等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技术基础。
 
  鹿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经济动物,“全身皆为宝,一身皆益人”。从鹿茸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我国是世界养鹿行业的开拓者,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际鹿茸市场上独占鳌头,也是当时行业标准的奠基者。
 
  然而昔日行业的引领者,如今却被后来者赶超,步履维艰,原因何在?鹿产业如何才能重回“巅峰时刻”?
 
  “当前,相关标准缺乏、体系不完善是中国特种经济动植物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鹿产业亦如此,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假货充斥市场,消费者和种养殖户都深受其害。”近日,国家特种经济动物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所长李光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后应重点培育良种资源、挖掘鹿产品优势,完善鹿产业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中国标准理应成为国际标准
 
  经历过“遍地开花”的繁荣,中国的鹿产业已经到了标准化的时代。
 
  鹿产业是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的重要产业之一。“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具有稳定市场需求和一定经济价值。”在李光玉看来,与玉米、小麦等大宗农产品行业相比,鹿产业是个“小产业”,但它特色性、科技性强,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特色多元化生活需求,尤其是健康需求,以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养鹿业有2000多年的历史,鹿资源丰富,以梅花鹿最为著名。其中,鹿茸、鹿胎、鹿血及鹿鞭等产品均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受传统中医影响,以及独特的资源优势,亚洲一些国家是主要的鹿茸食用国。
 
  中国的消费市场最为广阔,看到了这一市场的良好前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北美、新西兰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开始大规模人工养鹿,现已成为除中国外养鹿数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以马鹿、赤鹿和驯鹿为代表。“外来鹿”的发展及其产品出口中国对我国本土的梅花鹿产生了巨大冲击。
 
  “在中国特种经济动物产业中,鹿产业处于引领性地位。但迄今为止,无论是标准数量还是覆盖范围,鹿产业均未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植物加工团队首席科学家孙印石指出。
 
  一个完整的标准结构应该是包括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在内的5级“金字塔”结构。同时,对于鹿产业来说,标准还应涵盖鹿场管理、养殖技术、良种繁殖、成分检测、产品加工、疾病诊断及品种审定等各个方面。标准越多,意味着行业细分程度越高,产业发展越成熟。
 
  目前,鹿产业还没有国际标准。孙印石表示,“不同国家‘各执一标’,不利于消除贸易壁垒和技术进步,更不利于本土鹿的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10月,北美有19项标准,新西兰有18项,俄罗斯有8项,而我国虽然总体标准数量较多,但国家标准只有5项,且缺乏团体标准。
 
  2017年11月30日,我国主导制定的第一个针对中药材质量评价的国际标准《中医药—三七药材》颁布,标志着人参、三七等中草药已逐渐被国际接受与认可。“鹿茸作为中药中‘动物药之首’,中国标准理应成为国际标准。”李光玉说。
 
  标准以科学技术为先导
 
  我国是养鹿业的开拓者,不同于国际上围栏放牧饲养,我国鹿的养殖以圈养为主,在动物管理和饲料营养的供给等方面,我国鹿产业独具特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受我国资源约束及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1世纪以来,我国鹿产业,尤其是鹿茸产业受国际竞争者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世界范围来看,鹿相关产品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由于国内的鹿茸等产品达不到出口的标准,无法与新西兰、俄罗斯等鹿产业新兴国家媲美,严重削弱了我国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养鹿行业缺乏具体的标准和规范,对于鹿茸质量好坏没有客观的判定标准。”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杨福合满心担忧,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坏的鹿茸产品掺杂到好的鹿茸产品中,久而久之,使得市场对我国鹿产品丧失信心。
 
  市场上的鹿产品多种多样,产品的基本规格、加工方法、技术指标、鉴定标准及追溯系统等相关方面没有严格统一的限定标准,严重阻碍了鹿产业的深度发展。
 
  标准是产品进行市场竞争的基础,但标准为何迟迟难以修订和完善?
 
  “追根溯源还是技术不成熟,基础研究薄弱。”孙印石坦言,当前,国内从事鹿产业科学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不超过300人,基础研究薄弱,尤其是关于鹿资源中的质量标志物、作用机理、功能机制等问题尚不明确,“鹿茸里究竟哪一个成分起作用还不知道,这个明确了,根据这一成分的含量,我们便很容易判定鹿茸的好坏”。
 
  此外,李光玉也认为,没有充分认识到标准化与鹿产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经费支持,龙头企业缺乏,带动作用能力不足。
 
  标准助推产业发展
 
  为提升我国鹿产业的标准化水平,我国分别于2010年、2016年和2017年建成了北京怀柔茸鹿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吉林双阳梅花鹿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西丰梅花鹿茸鹿养殖标准化示范区3个国家级鹿示范区。
 
  示范区从源头养殖开始,探索梅花鹿饲养、防疫、繁育、饲料加工等各环节和鹿产品的深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模式。目前已培育出“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等优质种鹿,集约化精深化程度提高,标准化示范作用成效显著。
 
  现代养鹿业的主要特征是商品化、规模化、增产增值,国际后起之秀已先行一步,我国要想重回领军地位,应该如何做?
 
  孙印石建议,严格制定鹿产品质量技术标准, 对不同地域、不同种类及不同部位的鹿产品进行比较研究,明确各种鹿产品的功能差异,保证各种鹿产品的优势部分得到充分利用,以质量标志物及功能因素作为鉴定标准,建立鹿产品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严格执行,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确定鹿茸的质量标志物是第一步,还应将鹿茸的分等分级上升为国家标准,鹿茸的不同部位产品上升为行业标准。”孙印石说。
 
  以鹿产业为代表的中国特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目前正处于产业上升阶段。李光玉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特色产业,需要国家引导和重视,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推广能力,从而建立从养殖育种到产品输出等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技术基础。
 
  “在标准先行的时代,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李光玉说,中国特产业未来“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是在标准制定和完善上下功夫。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