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商家刻意隐瞒菜肴包?外卖可以不现炒但应该让我们知道

   2018-08-22 舜网7960
核心提示:  近日一则新闻报道中称,有记者走访饿了么等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几十家外卖门店,发现大量网红外卖店用的都是菜肴包,而这些菜肴
  近日一则新闻报道中称,有记者走访饿了么等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几十家外卖门店,发现大量网红外卖店用的都是菜肴包,而这些菜肴包很有可能是十天前乃至几个月前就已经做好的速食饭菜。商家直接取出沸水中加热过的菜肴包,搭配上素菜和米饭,这样,一份外卖就出炉了。而点外卖的人不会知道,这份外卖并不是现炒的,菜肴包大多保质期三个月到半年。
 
  外卖制作与菜肴包捆绑在一起,这无疑颠覆了很多人对外卖“新鲜加工”的传统认知。有不少网友认为永和豆浆等知名餐饮店也是如此,只要质量过关就可以接受,但公众知情权的丧失也将带来一系列隐患。
 
  本期主持:曹雅欣
 
  点评嘉宾:新华网扶青、评论员靳朋、中国青年网王凯磊、南方都市报果冻、中金在线、评论员史洪举、经济日报戴先任、红网周军
 
  ■委托人:谭女士
 
  ■方 式:读者来电
 
  ■话 题:现在点外卖真的不算便宜,商家用菜肴包应付消费者让人很不舒服,不过在基于安全可靠的情况下,也一定会有人愿意为此买单。虽然目前尚未有相关规定,商家是否能先行一步,主动明示原材料、加工方式等细节?
 
  不必谈“菜肴包”色变
 
  外卖行业如今的优势显而易见,消费者看重的既是它的方便快捷,也有它“现炒现卖”的模式,但商家也越发追求效率、速度和销售数量,菜肴包开始应用在外卖行业,在受访商家眼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有观点认为,大可不必把此事上升到食品安全的层面。
 
  新华网扶青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市场不断升级,预包装食品以其工业化、标准化流程,以及可以跨时间、跨地域的特性,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比如在高铁和飞机上的餐食,绝大部分不是现场炒制的,而是预先加工放在真空袋里,到了饭点拿出来热一热即可,同样,很多地方特色小食能卖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也正是用了这样的法子。一般理解,预包装和现炒的主要差异在于打乱了制作工序,然而绝不意味着它是不安全的。
 
  因此,尽管外卖平台上的菜肴包已经生产了10天,但只要它严格守法,也不会有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真正令消费者感到不理解的,是自己对外卖制作流程的毫不知情,以及其中有可能生出的偏差。
 
  评论员靳朋
 
  商家使用菜肴包,一是为了快捷高效,菜肴包加热明显比现炒要省时许多;二是为了保持标准化,使用菜肴包更能够保障连锁店食品标准化和安全;三是为了减少综合成本,只做外卖不设堂食,店面可以租得更小、聘用人员可以更少,成本节省一大笔。
 
  那这些菜肴包的质量到底如何,是否安全呢?菜肴包明确标明加工企业,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检验检疫证、生产批号和产品执行标准,并不是“三无产品”,并且厂家严格杀菌、产品密封包装、冷藏储存,保质期3-6个月,食品安全基本能够保障。不仅是外卖,很多门店的堂食也使用菜肴包,自加热米饭等方便食品里面装的也是菜肴包。由此看来,菜肴包并不代表不卫生、不安全、不营养。
 
  侵犯知情权更应反思
 
  对于外卖商家使用速食菜肴包一事,有部分网友表示这并非大问题。就像飞机餐和实体快餐店一样,只要能够保持菜品口味和干净安全即可。另一部分则表示,如果外卖只能点到复热速食餐,那还不如吃更便宜便利的方便面,因此希望外卖平台能够标注说明供消费者选择。
 
  中国青年网王凯磊
 
  乍一看标题,让人瘆得慌:你点的网红外卖可能是10天前做的,店家直接加热替代现炒。造成民众恐慌,源于信息的隐瞒与不对称。高铁、航空等餐饮食品,其实用的也是复热式餐包,人们知悉却吃得放心,更多是源于其背后大企业所衍生的诚信认证。频频爆出卫生问题的外卖餐饮行业,对于菜肴包一事宁愿以堵代疏,而“堵”终究有决堤之日,刻意去隐匿“菜肴包”,还不如广而告之,因为它其实并不可怕。
 
  于商家而言,高峰时段那庞大的订单量需要确保时效性,那么人工临时翻炒完全达不到保质保量的要求。于民众而言,若是在信息对称且可靠的前提下,菜肴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食品购买力。民众更加在意的,可能在于菜肴包的刻意隐瞒,内心有被蒙在鼓里之感。
 
  南方都市报果冻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好比,你花了钱,请人帮你用开水泡了一碗方便面,或者用微波炉加热了一份超市售卖的冷藏米饭,然后再给你送过来。谁得知这份外卖背后的真相,心里都会不是滋味。如果早知如此,我干嘛不自己头天在超市买好,第二天带到办公室,用微波炉加热一下,不仅节约成本,超市买的盒饭好歹保质期不会超过两三天,怎么都比180天的菜肴包“新鲜”吧?
 
  我在英国学习时,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场景,是房东太太从超市买了锡纸盒包装的印度咖喱饭,微波炉加热。坐在一旁的我看在眼里,劝她多吃健康食品。问题是,人家的咖喱饭上明码标记,什么原料、保质期多长、多少卡路里,消费者吃不吃、吃下去什么后果,完全由自己决定。你不能拿消费者对菜肴包“有成见”,来否定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二次加工给监管出难题
 
  这些生产厂家提供的菜肴包,大多保质期是三个月到半年,参照的是GB7098-2015即罐头食品国标。在符合法律法规以及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商家当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自主经营,但业界普遍认为,菜肴包的品质保障又给监管出了难题。
 
  中金在线
 
  从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讲,餐包替代商家配厨师现炒,虽然可能牺牲口感,但并不是什么坏事,最大的好处是监管成本极大降低。因为,餐包生产通常是有资质的食品加工企业,能够做到标准化,相对于小作坊饭店,卫生环境和生产流程更加可控。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明确的标识要求,目前这个信息只掌握在商家手里,消费者直接买餐包倒是可以识别保质期,换成点外卖,却没有了知情权。
 
  商家使用的哪家企业的餐包,餐包是哪天生产的,距过期还有多少天,消费者一概不知情,信息高度不对称。这种不透明,为食品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相对于现炒,餐包的运输、保存,同样得接受严格的监督。
 
  评论员史洪举
 
  现实中,很多外卖商家的宣传非常高大上,将鲜美的食材、可口的饭菜、华丽的介绍通过外卖平台展示给消费者。但假使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的却是复热菜肴包,自然让消费者难以接受。期望享受鲜美菜肴的消费者,如果大费周章购买的却是批量生产制作的菜肴包,那还不如自行直接购买方便食品了。
 
  正如报道指出,标准化之后的菜肴包的食品卫生更加安全可控,既有利于商家的复制发展,也满足了外卖商家的时效性要求。这看似能使消费者和商家处于双赢局面,实则不然,可以复热的菜肴包和现炒的菜肴相比,显然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严格把控才能“双赢”
 
  能否使用菜肴包做外卖,国家并没有作出相应规定。对于产业端,这是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差异化经营的一种做法;对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的隐患也被放大。有声音认为,既然使用菜肴包是大势所趋,那么有效的监管才能让商家和消费者“双赢”。
 
  经济日报戴先任
 
  外卖商家普遍使用菜肴包复热,而消费者对此却普遍不知情,折射了消费者知情权缺失,也暴露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外卖食品生产存在不公开透明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年来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就是为了让食品生产过程变得可视、可感、可知,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知情权。但明厨亮灶工程针对的多是线下的餐饮企业,像线上的外卖商家,其食品生产过程还往往处于监管盲区,消费者更是难以知情。
 
  对此,对于外卖商家也有必要推行明厨亮灶,让食品生产变得公开透明,消费者的知情权才能得到有力保障,也才有利于保护好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红网周军
 
  虽然法律只对食品安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作出明确,而对加工工艺、制作过程未作强制规定,这并不意味着网络餐饮可以随意钻法律的空子。因此,食品卫生部门就要和包括美团外卖、饿了么、滴滴点餐等在内的网络订餐平台联起手来,加强线上审核和线下验证,尤其对在店面之外加工外卖的网店要严打严惩,对一些无餐饮经营资质、卫生不达标、食品加工不规范、经营作假的店铺及时清理下线,把“黑作坊”“三无”餐饮拦截在线下,尽可能做到网络餐饮“线上线下一致”。
 
  网络餐饮店铺晴朗了,加工过程更加透明了,消费者也可尝试接受外卖菜肴包,对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也不必过分抵触,毕竟每一种业态都有它的特殊存在现状。但前提是经营者要把使用菜肴包的情况摆在明处,在菜品介绍中说明,让消费者明白消费、自由选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