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模仿小罐容易,模仿小罐茶对于标准和品质的高要求难

   2018-05-15 中国食品网30710
核心提示:  一向平静的中国茶业市场,近两年,却因为小罐茶的闯入而变得热闹。作为极具革新性的新中国茶,小罐茶在传统茶行业引起的反响
  一向平静的中国茶业市场,近两年,却因为小罐茶的闯入而变得热闹。作为极具革新性的新中国茶,小罐茶在传统茶行业引起的反响就如同“一条鲶鱼砸入几百年平静池塘里”,它改变了产品形态,突破了一直以来茶作为农产品和文化品的思维惯性,重新定义了茶与消费者,与采购商、渠道商的合作关系。
 
 
  开创者难逃易被山寨的宿命
 
  正因为对传统行业的革新性以及令人咋舌的发展速度,小罐茶“小罐”包装这一产品形态不断被抄袭、山寨!
 
 
  比如图中的新闻报道,深圳某“山寨小罐茶”的企业模仿的山寨小罐茶产品从外观上看可谓是抄袭得惟妙惟肖了!然而,复制小罐包装容易,复制小罐茶对于标准和品质的高要求,却是难上加难。
 
  产品品质和品牌的打造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上下游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山寨企业充其量也就是外观上模仿皮毛。
 
  抄袭外观易,复制背后的系统思维难
 
  包装设计是审美生产力,是为需求服务的,其背后是对标准化、品质化、现代化的思考和实践。小罐茶从实物的包装、茶叶、茶具到品牌形象呈现、用户体验等,都进行了系统化的视觉设计。
 
  首先是产品本身的设计,包括包装、茶叶、茶具甚至金属罐上铝膜撕开的力度等细节。在小罐茶之前,中国人喝茶更多是用手抓一把,这种惯常的做法并不卫生,也不科学。
 
 
  小罐茶铝制的金属罐,解决了卫生、保存、携带,甚至仪式感的问题。2012年10月,小罐茶请来了曾担任过TOTO、电通公司设计总监的神原秀夫先生来担当产品包装总设计,这位日本知名设计师直到第8稿才向金属转移,直至11稿确认终稿。由此,小罐茶开启了茶行业“一罐一泡”的罐装时代。
 
  小罐茶的茶具不仅将金属与陶瓷结合,还有其独创的110毫升的容量设计。经过大量测试,小罐茶研发团队发现100度水倒入110毫升杯中,5分钟后温度会下降到60度,茶还是热的,香气也仍留存。这种容积的杯子,适用于大多数会客场景,避免了频繁续杯打断谈话节奏的尴尬。从喝茶的三个场景出发,小罐茶设计了招待、自饮、旅行三种方式的茶具,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整套喝茶解决方案。
 
 
  此外,小罐茶一改传统茶店老成持重、迷之土气的现状,请来苹果第一代APPLESTORE设计师TimKobe打造了颠覆传统的全新体验店。在这样的体验店中,每一个消费者都是TeaStore的主人,可以在其中自由品饮,通过触摸,从大屏幕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信息。全新的店面形象,从感官体验上颠覆了茶叶店的传统形象。
 
  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让传统的事务变得现代。这便是小罐茶的内在逻辑。山寨企业的模仿,只能从外观形式上模仿,却无法理解这系列设计背后深层次的服务意识。
 
  表面创新容易被抄袭,持续性系统创新难模仿
 
  小罐茶的创新更重要的还是其精品主义的现代化企业思维。小罐茶从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到销售品饮,将整个茶产业链一“罐”到底,竭尽全力为保障茶叶品质服务,并构建起了自己的标准体系。
 
  比如,小罐茶牵手八位制茶大师,而每一位制茶大师都专注于做茶,对茶怀有虔敬,制茶精益求精,每一泡都蕴藏着赤诚匠心。这就在品质上为小罐茶的创新奠定了原始的基础。这些基础,正是小罐茶持续创新的可能性。
 
  此外,小罐茶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构建更是为其持续创新铺平了道路。从上游的茶园建设、中游的巨额投资建设工业4.0智能化工厂到下游的销售渠道建设,无不体现出小罐茶的创新远远不是山寨企业眼中看到的“小罐”包装这么简单!
 
 
  小罐茶被抄袭、被模仿,对整个行业来说,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非要说有好的一面,在于小罐茶这条“鲶鱼”终于给平静的传统行业带来巨大变化,行业里的跟随者也终于意识到这是新中国茶发展的一条充满曙光的出路;坏的一面在于,这些山寨企业没有知识产权意识,只是为了从抄袭中赚一把,没有真正地去从自己企业或行业本身深入思考,共同为这一传统行业的发展贡献出创新性思维。
 
  小罐茶相关负责人曾经表示,“乐于见到小罐茶对整个茶行业的发展产生帮助。”然而,市场上这些层出不穷的恶意抄袭,显然背离了促进行业发展的意愿。对于这些模仿者来说,更需要学习的是小罐茶的品质与标准的系统创新思维,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小罐”这个包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