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莫让有机食品变“玄机食品”

   2018-05-08 半岛都市报8470
核心提示:  5月6日晚,央视曝光了某知名超市里售卖的打着有机标的蔬菜,根本不是认证码上所显示的有机种植基地生产出来的。记者将在超市
  5月6日晚,央视曝光了某知名超市里售卖的打着有机标的蔬菜,根本不是认证码上所显示的有机种植基地生产出来的。记者将在超市中购买的这几种带有“有机标”的蔬菜送去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均检测出多种有机生产中禁用的农药残留。5月7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对违规生产企业开展检查执法,停止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并会同国家认监委对履职不到位的认证机构进行查处。(5月7日《北京晚报》)
 
  在不少人心目中,有机就是生活品质的代名词。然而,现实中,某些有机食品背后却大有玄机。一些超市故意将有机菜和普通菜混在一起卖,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误把“李鬼”当“李逵”。也有不少消费者专门挑选带“有机标”的蔬菜,但从央视此次曝光情况来看,这也不容乐观。简言之,在所谓的有机食品专区,有可能买到低质高价的普通蔬菜;即使认准了“有机标”,同样可能是“挂羊头卖狗肉”。购买有机食品俨然成为一场步步惊心的闯关游戏,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有机食品认证制度的公信力。
 
  我国有机食品在过去10年间增长了500多倍。繁荣的表象下,有机产品的真实性问题成为一大隐患,假冒有机码和被检出禁用物质等问题频现。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源于“重认证、轻管理”。一些认证机构只是忙于收钱发证,疏于后期的跟踪检查,每年一两次的检测也多为走走过场,很少能发现问题,甚至有意“睁只眼闭只眼”,为违规企业签字背书。
 
  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提供虚假信息、违规使用禁用物质、超范围使用有机认证标志,或者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认证机构5年内不得受理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加工场所的有机产品认证委托。”这样的处罚不可谓不严厉。现实中,有机食品名不副实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极少有机产品曾在有关部门和认证机构的日常监管中被查处。这种“隔墙扔砖”的小概率风险,显然不足以遏制一些企业弄虚作假的逐利冲动。
 
  有机食品不能沦为“玄机食品”,必须让有机食品变得名副其实,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监管,依法查处企业违规行为,提高造假成本。同时,厘清认证机构的连带责任,倘若存在把关不严、纵容造假行为,就应该取消其认证资格,从而倒逼认证机构尽职履责,当好“守门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