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海底捞要限期后厨公开 应倡导食品加工“现场直播”

   2017-08-27 南方都市报4800
核心提示:有媒体反映北京市海底捞劲松店、太阳宫店存在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存在问题等违规行为后,北京市食药监局立即对上述两家门店进行立案
    有媒体反映北京市“海底捞”劲松店、太阳宫店存在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存在问题等违规行为后,北京市食药监局立即对上述两家门店进行立案调查,并要求“海底捞”总部按照承诺对北京各门店实现后厨公开、信息化、可视化,限期一个月完成,同时要求其北京地区负责人要主动对各门店进行随时检查。(8月26日《北京青年报》)
 
    海底捞的后厨问题,被曝光的卫生隐患主要有老鼠在后厨地上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等。而今,要求海底捞限期后厨公开是必要的,但这并非个案,其他餐饮单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必须采取跟进对策,对症下药,确保药到病除。
 
    对于海底捞的这种后厨问题,不能说当地监管部门没有加强监管,关键是即使当地监管部门每月都去监管,也难以消除这种后厨卫生隐患。这就需要监管日常化、监控化、公开化,即后厨食品加工应该实行“现场直播”,接受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监督。
 
    所谓食品加工“现场直播 ”,就是推行“明厨亮灶”,给后厨安装监控,提高“明厨亮灶”的透明度和覆盖率,让市民真正吃得放心、吃得安心,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时下,对食品安全问题,很多市民仅以自己的认知作为判断标准,这种靠视觉感官来评判食品安全的做法,只看到食品制作后的表象,没有看到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带有偏颇性,难以保障食品安全。所以,必须让食品制作“看得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如果推行食品加工“现场直播”,把食品在洗消间、操作间、凉菜间、留样间等环节的食品制作过程进行全方位公开,让消费者从以往“可感”转变为“可视”、“可知”、“可查”,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对厨房的食品清洗消毒、切配烹饪、凉菜加工和环境卫生等进行监督,防止不安全制作行为发生。同时,这种做法有利于敦促餐厅企业和员工落实相关食品安全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自律意识,把食品安全放在心上,把好食品卫生质量关,确保加工、制作、销售的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当然,实行食品加工“现场直播”,把餐饮单位的食品加工制作场所和过程全部公之于众,打造“阳光厨房”,让消费者看得清楚,吃得明明白白、安安心心,能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好是好,但并非万事大吉。比如,有的食品制作是祖传手艺,不愿意向外透露,还得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对购进食材是否缺乏监督,对厨房内的检测仪器和消毒柜达标、合格是否缺乏监督,对厨师的资质证、健康证是否缺乏监督,等等,这些问题若还未搞清楚,食品加工要真正走上“阳光大道”,则还需要加把劲,多给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