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大菱鲆“丹法鲆”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

   2016-08-04 中国渔业报4270
核心提示: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孔杰、刘寿堂、张天时、张庆文、栾生、曹宝祥
    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孔杰、刘寿堂、张天时、张庆文、栾生、曹宝祥、王伟继、薛致勇、孙德强、王荣之、刘雪辉、阮晓红
 
    首先,采用双列杂交测试方案,对法国、智利、英国、丹麦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大菱鲆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选育出了适合我国养殖条件的优良个体。其次,种质保存技术中创新性地引入了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遗传评估方法,每年建立了100多个家系及其系谱关系,以家系为选育单位建立了配套系保种、筛选和两系配套制种等技术,构建了有效防止近交衰退的育种群体。第三,研制了家系荧光标记技术和个体电子标记技术,将所有个体从幼鱼到成鱼进行身份标记,标记识别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所有个体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测试生长速度、存活率等重要生产指标。第四,研究了大菱鲆的遗传力、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关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母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等,全面地查明了我国进口大菱鲆种质的重要遗传参数。第五,研究不同来源的大菱鲆种质的遗传影响及杂交优势,研制了配套系及杂交制种技术,培育并获得丹麦雌、法国雄杂交新品种“丹法鲆”(品种登记号:GS-02-001-2010)。最后,依据“丹法鲆”的特点,制定了大菱鲆“丹法鲆”苗种生产培育规范和养殖技术规范,研究并建立了亲鱼配套系培育、家系苗种培育和制种等标准化养殖技术工艺。
 
    另外,利用规模化微卫星标记开发及筛选技术,对大菱鲆新品种培育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进行了研究。首次构建了大菱鲆微卫星DNA遗传连锁图谱,包含30个连锁群,125个微卫星标记,并检测得到3个与生长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构建了微卫星六重PCR家系识别方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