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吴洪珠:马铃薯机械“发明家”

   2016-07-28 农民日报4020
核心提示:吴洪珠(右一)与工作人员交流经验。资料图中国农机化导报记者金娟王晓宇喜欢,没有理由。这是他最真实的想法。也正是因为喜欢,

    吴洪珠(右一)与工作人员交流经验。资料图

 
ntent data-find="_10"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中国农机化导报记者金娟王晓宇

    “喜欢,没有理由。”这是他最真实的想法。也正是因为喜欢,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到现在拥有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用执着创造了马铃薯机械界的奇迹,他,就是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洪珠。

    不服输的老吴

    吴洪珠所在的山东省胶州市胶莱镇马铃薯种植面积有5万多亩,因为没有专业的马铃薯耕作设备,种收马铃薯都是靠手抠镢刨,效率极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老吴萌生了研制马铃薯机械的想法。

    他把自己家当做“实验室”,画图纸、买配件、改装机器。终于,1999年老吴研制出了第一台马铃薯收获机,并且创办了青岛洪珠农业机械厂。

    “发明出第一台收获机后,我迫不及待地开着去给村民收获,可进地没多久就把马铃薯切破了,当即被人家撵了出来。”不服输的老吴把自家土地全部种上马铃薯,反复试验、修正缺陷,经过改良的机器终于获得村民认可。

    2005年,由于雨水特别多,雨后泥泞的土地造成收获机堵塞,用了机器的农户把地里的马铃薯全部切烂了。农户们围堵在老吴家门口,要赔钱、讨说法,老吴再一次开始了他拆东墙补西墙的欠债还钱之路。

    在之后的日子里,老吴还清了外债,但他也将自己关在家里两个多月,苦思冥想机器改造思路。“有时灵感一来,我半夜就爬起来去做改装,然后再到自己的5亩地里去试验,两个多月我瘦了10多斤,终于研制出了防缠草、防泥巴的摆动装置,并申请了我的第一项专利。”回想起这段经历,老吴笑了。

    重质量的老吴

    2009年,吴洪珠成立了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年产3000台(套)马铃薯播、收机械。如今,“洪珠”牌马铃薯机械已成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

    “洪珠”品牌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也为一些企图冒牌的厂商提供了机会。2014年的一天,老吴接到一位甘肃客户的投诉,说“买的‘洪珠’牌马铃薯机器坏了,要是不过来维修机器,我就投诉你们。”经过多次沟通后,才知道这位用户买的机器是“鸿珠”而非“洪珠”。但吴洪珠为了甘肃客户尽快完成播种,决定带着自己的机器亲自过去一趟,他不仅免费让用户使用了机器,还承诺为其修好冒牌机器。口口相传,“洪珠”的品质以及老吴的人品在当地广为流传。

    此次事件后,吴洪珠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抢农时对农民很重要,质量第一是关键。”

    敢创新的老吴

    2015年1月6日,农业部确定了“马铃薯主粮化”这一粮食发展战略。这一消息把老吴乐坏了。他用敏锐的视角结合二十多年的经验,理智地对待这次机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始终坚信要用良心做产品,不搞价格战。”

    2015年冬季,内蒙古的种植大户慕名而来,他们培育了微型薯种,想邀请吴洪珠为其做几台微型薯播种机。由于微型薯种经过了脱毒培育,品质比较高,是未来马铃薯种子的方向,吴洪珠觉得的确是商机,便欣然答应了他们。

    微型薯播种机的研发并没有吴洪珠想象的那么顺利,最大的难题就是取种的准确性和降低伤薯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吴洪珠就像着魔一样,吃在工厂、住在工厂,与技术团队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终于,他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薯播种机,能实现开沟、起垄、施肥、下种、铺滴灌带、喷打农药、覆地膜等工序,播种过程中,单种率高、破损率低,减少了种植户的人工成本,一台机器相当于40人的工作效率。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要利用本土优势,以国际标准、用世界眼光来武装我的农机达人梦想。”他常常这样要求自己。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