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中国人吃鱼也要与国际接轨

   2015-08-19 新京报2420
核心提示:刚在本月启动的绿色可持续消费周中,多家协会、组织共同发起主题为渔之有道,年年有鱼活动,聚焦的是消费者此前并未太多关注的可
    刚在本月启动的绿色可持续消费周中,多家协会、组织共同发起主题为“渔之有道,年年有鱼”活动,聚焦的是消费者此前并未太多关注的可持续海产品。
 
    这让人不禁想起前段时间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油鱼冒充鳕鱼,造成食用儿童腹泻的事,激起国内消费者对商家唯利是图的讨伐和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而商家却喊冤称所售产品证照齐全,不知此鱼非彼鱼。
 
    就连水产业内专家也称,目前国内超市、批发市场销售的海产品现状对消费者和商家存在一定风险:一是活鲜和冷鲜海产品都是以初级农产品的标准进入超市,存在追溯体系不完善的风险;二是新兴的水产品,尤其是进口的加工海鲜冻品,加工方式、品种、产地甚至烹饪方式对中国消费者而言都较陌生,消费者不知道如何正确选择,反而给鱼目混珠的产品提供了生存空间;三是由于追溯不完善,超市通常很难完全正确标注海产品名称和来源产地。
 
    突然觉得好心塞,原来买鱼吃鱼是一门深奥的科学。可现实中如此鱼龙混杂,普通消费者该如何选购可靠的水产品呢?当然,大家可以求助万能的度娘,网上教分辨鳕鱼、三文鱼、各种海产品的文章不胜枚举。果壳网生物学博士“瘦驼”曾援引商务部指引、美国食品药监局和欧盟食品安全局的数据和说明,呈现了整个鳕鱼家族的情况。但即便这样他也对国内“一物多名”现象感到头疼,连呼“有必要对那些商业使用规模较大的动植物,借助DNA条码技术确定唯一的商品名,以防刻意或无意混淆。”
 
    其实,为普及可持续海产品,海洋管理委员会已在认证的可持续海产品上使用了蓝色生态标签MSC。有了它,意味着这是经过认证的可持续的水产品、满足良好管理的捕捞生产的要求、并且产品具有从渔场到餐桌的可追溯性。
 
    别小看这个标志。国内消费者可能对MSC还很陌生,实际上它在国际上认可度非常高。目前全球有254家渔场获得MSC认证,意味着全球有12%的野生捕捞产品满足MSC要求;在市场环节,全球共有22000多种带有MSC生态标签的产品在超市、餐厅销售,2014年的年产值近50亿美元。就连巴西奥组委和日本奥组委也都陆续承诺,2016里约奥运及2020年东京奥运期间,奥运会消费的野生捕捞海产品一定是来自MSC认证的海产品。
 
    最近的Rabobank报告显示,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发展成为对海产品有200亿美元量级需求的“吃鱼大国”。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曾做过一项零售市场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海产品最重视的第一是食品安全,喜欢绿色消费的概念,希望了解海产品的原产地、海域以及烹调办法。由此看来,消费者也希望掌握一门识别可持续海产品的学问,与国际接轨。
 
    □邴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闻部副主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