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国家经过几年治理,只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彻底净化食品市场,使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百分之百的放心。究其根本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不良食品在市场上的泛滥。食品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流通速度快,市场消化快。不良食品从生产到被庞大的食品市场消化也是很快的,监管部门眨眼之间,存在隐患的食品就轻而易举的进入市场被老百姓购买,加之食品市场庞大的需求量,滥竽充数者多,瞒天过海者也多,老百姓判断食品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上判断,从外包装上看,可这两者都极容易造假,只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食品,才会得到打击。当前面对没有门槛的食品市场,大量不良食品进入市场,已严重污染了食品市场,危害了广大老百姓的身体健康。
二、部分商贩道德缺失。部分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人的只追求利益,千方百计的用奇形怪状方法行为谋取暴利,不顾及食品安全不安全,不顾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他们所导致的恶果污染了市场,更污染了社会公信力,使人民谈食品安全而色变,近年来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事故的形式花样百出。没有酿成安全事故的很多食品对人民群众身体也有危害,滥用添加剂、添加化工产品现象,外包装污染食品,以次充好现象,使用假冒伪劣或者来源不明的食品做食品原料等等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食品经营者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做生意,有几个能维护食品安全?现在让人民群众真正放心的食品还剩多少?
不良食品在市场上的泛滥和部分商贩道德缺失,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这反映出用法律和制度已不能根除部分食品经营者道德的缺失,当前的监管体制没有把握食品市场的特点和要求,监管部门面对千疮百孔的食品安全市场不能全面、细致的监管,只能眉毛胡子大把抓,做做表面文章,致使不法食品经营者有空子可钻。更说明了当前的监管体系在食品安全的监管和食品的检验检测两方面工作没有做好。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监管时间上存在问题。我国庞大食品市场像河流一样夜以继日运营着食品,部门监管肯定做不到24小时上班,在每天8小时工作日内对每一个食品企业不可能做到天天监管,更不可能对每一种食品每一批次进行全面的监管,这个现状造成的大隐患,给不法商法钻了巨大的漏洞,媒体报道某地一有机蔬菜经营企业几年来收购平常蔬菜冒充有机蔬菜谋取暴利,监管部门都没有发现,这样的以次充好事例太多。监管部门抽查式的检查只能算做表面监管,表面监管面对庞大的食品市场,和不监管有什么区别。
2、监管部门的监管对象错误。食品安全的监管,重点应在食品上,实际中的监管重点是企业是人,其次查的是食品,要求企业诚信合法经营,约束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建设诚信体系去要求,这样只能治标不治本。什么是本?本是指食品,监管的首要是食品,实际颠倒主次,在实际的监管中诚信体系建设只是纸上谈兵,加之食品市场门槛太低,庞大的市场对食品是来者不拒,很多不法商贩和监管部门如同猫和老鼠躲迷藏一样,瞒天过海的经营不良食品,而消费者对这些不良食品很难区别,也没有办法查证,导致的结果是不良食品大肆经营,监管部门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反向溯源追究责任,难以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诚信体系建设对食品安全只能起到影响作用,不能成为决定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决定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
3、监管区域性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现在交通的便利,食品的跨地区经营量也是庞大的,很多存在隐患食品运到外地,就出现异地相害的普遍现象,导致全国食品的普遍不合格,加之监管部门的地域性,地区与地区之间没有并网,导致跨地区的食品处于半监管状态或者脱离监管,无法做到全程跟踪监管,这样就导致某类食品无论经过道手续、环节和地区,监管部门仅仅能查到上一道的信息或者查不到任何信息,更没有食品源头及整个运营情况的信息,这样的监管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食品的检验检测存在的问题。
1、食品自行检验检测意识不强。所有食品经营者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把食品的检验检测当成应付检查,被动地检验检测食品的安全性。监管部门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制,约束他们主动进行检验检测。
2、自行检验检测的形式单一,透明度不强。食品的检验检测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和办公室,很少走向田间地头、经营市场和超市,实际能进行自行检验检测企业很少,而且检验检测的结果仅仅只有检验检测的企业和个人知道,广大老百姓对食品的检验检测情况的知晓率较低。
3、自行检验检测器材实用性不强。现在的检验检测器材只适合在实验室和办公室由专业人员操作,部门进行抽检所占的比例少的可怜,我国庞大的食品市场,需要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食品专门的检验检测器材,方便食品接触者使用的器材。媒体和网络上曝光的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增红剂、超直超大剂,黄瓜打避孕药,西瓜打催熟剂等现有的器材能不能检验检测出来,值得怀疑。
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上和食品的检验检测两大方面工作我们一直在做,可一直都没有做好,如今的食品安全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说明人治是不能完全净化食品市场。要规范我国食品运营体系,净化食品市场,使食品安全达到绝对的安全,就要建立全国性的食品安全和诚信体系监管网络(以下简称网络),对每一批次食品经营流动的每一环节进行的监管,上传网络,形成网络化管理,就像管理手机通话和物流信息一样,便于监管部门更好的监管,也方便老百姓查询所买的食品的全部情况。
一、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科技手段过滤不良食品。
1、食品源头环节。要求食品种植户或企业(合作社)对种植的食品进行检验检测,并将食品生产或种植时间、出产时间、食品名称、生产情况、批次数量、生长过程打何种农药、使用添加剂情况、检测结果、种植户或企业情况和负债人等信息上传网络,在网络上形成食品身份信息的标码,生成食品条码,并对出产的每一批次食品原料进行打标上码,这有出生信息的食品原料,被自行检验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对自行检测不合格的食品,网络上不能通过,不得进入下一环节,监管部门可通过网络上传的食品信息,进行监督管理。
2、食品流通中间环节。上一步完成检验检测、上传网络的食品经交通运输后,由第二个接触食品的企业或人进行扫码确定信息后,对食品进行再次检验检测,并将时间、复检情况、检测人上传网络,网络确定合格后,才能进入食品流通中间环节。本环节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加工企业等,食品无论在本环节的那个地方,经过多少小环节,接触食品的企业和个人都要确认信息,进行检验检测,打标上码,上传网络,这样在网络上就形成食品信息流。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原料的进厂时和成品的出厂时都要进行检验检测,打标上码,上传网络。以上众多复检中,如检验检测出不合格的食品,禁止进入下一环节,在上一环节检验检测合格的,在下一环节复检不合格的食品,监管部门要查清原因,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确定在某一环节中做手脚的,查清责任人,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扣除诚信分数,并在网络公布诚信分数和扣除分数的原因。
3、食品消费环节。超市、餐饮企业,在购进食品原料时,也要对食品原料进行电子扫描,上传网络,建立电子台账,供消费者查询。消费者无论是在超市购买食品,还是在餐饮企业消费,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微信扫码、网上便捷查询,了解到自己所买的或所吃食品的检验检测情况、食品接触者诚信分数等食品的信息流,就像查询话费或物流一样,让老百姓放心。对诚信度低的企业和个人,老百姓也会拒绝购买他们的食品,他们就没有生意可做,就会被市场淘汰,反之,诚信度高的企业和个人,老百姓就很满意放心,他们就有钱可赚。
食品从源头经中间流通环节,最后进入消费环节,每一环节都要有电子扫描、检验检测,上传网络,要形成环环相扣、环节监管环节,食品运营的下流监管上流,坚持在每一环节要求食品接触者对食品进行检测,就是让他们要求自己,对食品安全高度负责,特别是源头的食品种植户、种植企业、生产企业只有种植出或者生产出安全的食品,才能流向市场。环节监管环节,就是让食品在运营的过程中进行过滤,把不安全的食品过滤掉,最后把最安全的食品送给老百姓。网络上要明确的公示每一食品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人,只有这么多的食品接触者切实维护食品安全,我国的食品才能安全。这个全国性的食品安全和诚信体系监管网络就是制约他们必须按程序体系办事,不按网络程序体系办事,监管部门就要打击取缔,使他们没有生意可做。
二、建立诚信体系监管网络,实行分值约束诚信经营。
要改变以前看不见、摸不着的食品安全诚信管理体系,把诚信管理体系体现在网络上,就像用驾照分值管理交通事故,用强有力的制度约束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一样,用分值量化食品接触者的诚信度。通过网络对每一环节食品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同时也监管了食品接触者在每一步食品经营活动中是否坚持诚实守信,就可以在网络上有依据的改变他们自身诚信度。通过网络公布,诚信体系才能落实到每一个食品接触者、每一个食品安全岗位,提高防范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保障在食品经营全程中规避防范信用风险,实现食品安全经营。同时,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便捷地查到每个食品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状况。 建立全国性的食品安全和诚信体系监管网络管理食品安全,就是一手抓食品安全;一手抓诚信体系建设。让老百姓既能查询到食品信息流,又能查询到接触食品的企业或个人的诚信分数。
三、改进自检器材和方式,优化食品扫码信息。
建立网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改进食品检验检测器材,让器材具有针对性、专一性,检验检测的结果,能划分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低残留食品和不合格食品四类,检验检测器材方便易操作,检测后并能自动上传网络。第二,改变食品检验检测的方式,监管部门把这些器材发给所有食品接触者,让他们自己检验检测自己种植或者运营的食品。也就是自行检验检测接触的每一批次食品,这一步做好后,就可以建立全国性的食品安全和诚信体系监管网络。第三,网络上上传的食品信息要全面,包括:生产或种植时间、出产时间、食品名称、生产情况、批次数量、生长过程打何种农药、使用添加剂情况、检测结果、种植户或企业情况和负债人等信息。每一次扫食品条码,要显示与食品相关的所有信息。改变以前的扫食品条码只有名称、生产日期、价格等简单的信息。
四、网络公布食品信息流,掌握食品运营体系。
建立全国性的食品安全和诚信体系监管网络即食品从源头、经过中间环节,到消费环节的整个过程都在网络上进行操作和管理,这样就会导致整个食品的变化情况和流通过程透明化、公开化,完全地展现在大众眼前。网络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建立良好的食品信息流,因为与接触食品的企业或个人在运营食品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操作和管理。利用网络手段管理食品经过的每一个环节,小到每一个食品、接触食品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食品企业在网络上有详细的信息,大到我国庞大的食品运营体系也清晰的呈现出来,监管部门在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配置等方面都实现了有效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使我国食品的配送十分高效,所以,网络不仅监管了食品安全,也监管了我国庞大的食品市场的运营情况。
建立网络以后,所有接触食品的企业和个人,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运营情况,食品检验检测等情况完全展现在网络上,做到了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就是让接触食品的个人和企业他们自己一手抓食品安全;一手抓诚信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做到了食品安全预防工作,净化我国的食品市场,同时也监控我国庞大的食品运营情况。使食品安全达到人人都满意,让老百姓彻底的放心我国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