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南京惠民桥黑作坊每年都做有毒死龙虾 被查处多次仍死灰复燃

   2012-05-07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10790


    死龙虾被藏进冷库。 本组图片金陵晚报记者 于志兵 摄

    龙虎网讯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 位于下关区惠民桥边上的这个死龙虾加工窝点,已经被市民熟悉了--年年到了龙虾上市的季节,收购大量的死龙虾,然后加工成虾仁,然后年年被执法单位捣毁。

    真是打不死锤不烂,如今,又到了龙虾上市的季节,不出记者所料,死龙虾窝点果然"复活"了,加工了大量的死龙虾,这一次,记者跟踪发现,死龙虾被送到了附近的一处冷库内。

    打不死锤不烂的窝点

    说起来,这个死龙虾加工窝点,记者再熟悉不过了,在南京下关惠民桥水产市场附近的这处拆迁工地,记者找到了龙虾加工作坊。

    来到现场,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死龙虾的臭味,只见五六名工人正在一堆死臭龙虾之间忙碌,有人专门负责将死龙虾放到大锅里煮,有人专门将煮过的龙虾分拆成两部分:一个是没有食用价值的龙虾头,一个是含有虾肉的龙虾尾。

    一名自称是加工作坊老板的男子表示,他专门对南京下关一带农贸市场内的死龙虾进行回收,然后进行二次加工,少的时候每天能收一两百斤,多的时候则多达上千斤。

    而对于加工这些死龙虾能获利多少,加工的产品又销往何处,男子的回答则比较含糊。据其介绍,死龙虾收来的价格只有块把钱。经过加工后,虾仁不卖,虾头可以卖,主要给人当乌龟、螃蟹、甲鱼的饵料。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三年已被查了三回

    在进一步跟踪中,记者发现,这些被加工好的虾尾都被送进了位于南京粮油市场内的一个冷库进行速冻。

    知情人表示,这些虾尾被冷冻后,将一直储存到小龙虾下市,再去除臭味和杂色,然后加工成虾仁,高价流入食品市场。加工作坊工人坦言,这里每年都会被查处,但查处之后又会反复。

    2010年6月和2011年5月,这个作坊先后经记者调查举报而被查处,2011年10月,当记者来到这里时,作坊仍在照常生产,而且使用一种"高级肉制品添加剂",使腐败变质的虾肉变嫩。

    这是个暴利行业

    这次,对于分拆之后的虾尾和虾头的去处,工人是这样解释的:虾头用来做饲料,虾屁股用来养猪,精品猪,猪吃了以后脂肪高。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多名男子提着死龙虾过来卖,一个方便袋内2斤不到的龙虾就卖了5元钱。

    这跟工人所说的虾头免费送人、虾尾每斤两元卖出做饲料的说法大相径庭,而且作坊老板还要专门雇人加工龙虾、又要将虾尾送到冷库储藏,岂不是亏本的买卖?

    知情人表示,实际上这些虾尾巴到小龙虾下市之后,会被做成虾仁流入食品市场,到那时带冰的价格都在30元一斤左右,绝对是暴利。

    有力有效的管理者少

    既然执法部门多次查处,这个生产作坊为什么还会存在呢?

    下关区食品安全办公室所在的下关区卫生局说法是,该办公室刚刚从药监局划分到卫生局,以往查处的情况他们不清楚。

    下关区质监局食品科的负责人则表示,按照道理,应该属于农产品加工范畴,但是下关区没有相关的农业查处条口,所以只能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由其他部门分担,管理者多。

    5月3日下午,接到记者反映,下关区食品安全办公室组织卫生、质监、工商、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对这家死龙虾加工作坊进行了查处,已经加工好的两筐虾尾巴上苍蝇乱飞,还有几袋刚刚收来的死龙虾散发着恶臭,等待加工。

    执法人员现场查扣了这些已经分拆好的虾尾,并且将加工作坊的锅灶作捣毁处理。

    在记者的指引下,执法人员又对这家作坊位于下关粮油市场的冷库进行了查处,查处了11箱虾尾。

    对于这样的情况,冷库老板表现得很无辜:对方只是送货到这里,冻好就走,自己也就没有过多干预他的行为,甚至连对方的联系电话也没有。

    损失仅是一口锅一个灶

    南京市下关区卫生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这些龙虾,他们也很棘手,自己只是协调部门,执法部门不是他们。

    而其余执法部门则表示,由于对死臭小龙虾存在的有毒物质并没有明确的检测标准,因此他们的查处也只能到此为止。

    南京市下关区质监局食品科张科长表示,目前检测手段有限,没有对应的检测结果,就意味着难以对此行为进行定性,只能说看到一个取缔一个。

    就这样,对加工死臭龙虾的相关责任人没有任何处理,在查扣相关物品后,这次查处行动就此结束。

    记者统计了一下,在查处中,制造死龙虾虾仁的老板,一共损失了一口大铁锅,一个土灶台,还有11箱已经加工好的死龙虾。让人忧心的是,这些损失对应的死龙虾的加工利润来说,实在微不足道。

    〉〉〉记者手记

    雷声大雨点小

    食品安全,说了一年又一年。本案中,一群执法者也是努力的,至少在媒体监督到的时候,都是积极配合查处。但问题是,执法者们每一次都跑在了问题的后面--每年都是媒体关注后,才能进行查处。

    亡羊补牢是不晚,可问题是,这牢补得弹指可破。

    我们不难发现:执法者虽多,但是没有强有力的,吆喝声远比制裁措施小,说得不客气点,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要想根治,砸个锅推个灶,显然远远不够,打不死锤不烂也属正常。可问题是,当每一个参与执法的人被问及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根治的时候,回答往往是沉默。

    如果没有处置问题的法律依据,没有对制造死龙虾者行为的深度裁量,我们的食品安全执法者,就算忙死、累死,食品安全问题也还是会循环出现,永无绝期。

    □金陵晚报记者 于志兵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