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逐渐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安全”。
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强盛。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带来了隐患,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共同话题。“苏丹红事件”、“注水肉”、“毒胶囊”、“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无一不牵动着人民群众的心。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环,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在公众的视野内,这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机制的逐步完善,但另一方面,也不禁使我们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发生?
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尽管很多,纵观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表面看来是责任人主观上的无知,实质上更多的是心态的失衡和道德的腐败;社会诚信失范,当前经营者食品安全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以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代价,获取不正当利益;社会监管和执法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执法缺乏威慑力,客观上助长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身兼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的守门人,保障食品安全任重道远。应不折不扣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问责办法,用最严肃的问责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依法履职尽责;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职业化食品检查员队伍,增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保障。
安全记心,赢健康,携手努力,促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故而,要坚持严字当头,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保障民生工程来抓,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