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更是民生福祉的“晴雨表”。今年以来,西安市市场监管局锚定“保安全、护民生、促振兴”核心目标,深入落实中省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部署,联合十部门纵深推进农村假冒伪劣消费品、食品专项整治,以“零容忍”态度亮剑违法行为,用“全链条”监管守护消费权益,为西安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市场监管屏障。
统筹联动聚合力
织密协同共治“责任网”
针对消费品、食品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农业农村、公安、法院等十部门印发全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同步制定局系统实施方案,先后8次召开动员会、专题会、推进会层层压实责任。构建“系统推动、部门联动、层级贯通”工作体系,创新推行“分片包抓”“四不两直”督导机制和“监管+执法+技术”一体化模式,配套“三书一函”“三单一书”管理模式,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闭环机制。先后开展3轮次全覆盖督导,建立风险台账、实施问题督办、形成整改闭环,累计整改问题136个,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治理合力。
靶向攻坚破难点
拧紧全链防控“安全阀”
聚焦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紧盯食品小作坊、农村商店、网络交易平台等关键主体,全面摸清农村消费品、食品生产经营底数,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深入推进食用植物油、假劣肉制品、羊乳制品、地理标志保护、农村食品虚假违法广告等重点领域集中整治,严查无证经营、超范围使用添加剂、制售“三无”“山寨”食品等违法行为。累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7万余家,查处违法案件691起,联合公安部门查办涉刑案件87起,抓获嫌疑人82人,形成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强大震慑。专项整治经验做法在市纪委纪检监察信息全文刊发。
智慧赋能提质效
激活长效治理“新引擎”
创新智慧监管模式,构建10类重点消费品“一码贯通”追溯机制,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实施分类分级精准监管,将网格员纳入“吹哨人”体系,编织全天候立体防控网络。建立食用农产品“三张清单+三维联动”治理模式,强化全链条精准监管,相关做法被国务院食安办推广。强化“陕生鲜”追溯系统运用,全市84家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全覆盖接入系统,上传追溯信息3.8万余条。深入推进农村食品销售规范化建设,打造规范化销售店696家、主体责任落实样板店96家,以点带面提升经营主体规范化水平。建立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规范等14项制度机制,以机制促工作、靠制度抓落实。
全民共治凝共识
营造安全消费“好氛围”
承办全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送法下乡”系列活动,编制发放《2025年农村假冒伪劣消费品、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手册》《农村食品安全指南》《老年人饮食营养与健康》等宣传资料1万余份。畅通线索征集渠道,发布《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线索的公告》,依托12315热线等平台核查处置有效线索148条。发布《农村食品安全消费提醒》等宣传产品9245个、海报5500份,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宣传作用,累计报道专项整治成效153篇次,开展重点宣传活动215次,覆盖人群2.4万人次,营造“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