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今年以来,柳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出校园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学校云集、学生众多的城中区率先成为试点,聚焦“信用赋能”核心,对辖区65所公办、民办学校推行信用监管机制,构建了全新的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健全“三位一体”信用机制
夯实食安治理根基
城中区围绕“责任闭环”构建“承诺+记分+动态”三位一体信用管理机制,为治理提供制度支撑。一是建立“一校两诺”立信制度。覆盖辖区65所公办、民办学校,校长及分管副校长分别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在食堂入口、学校官网同步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动责任意识从“被动承担”向“主动履职”转变。二是构建多维度记分体系。制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记分评定表》,以年度为周期,从日常管理、硬件设施、操作规范、社会反馈、舆情处置5大维度设置评价指标,通过具体扣分情形累计计分,动态反映食堂信用状况,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依据。三是实施动态积分管理。监管部门结合日常检查、投诉核查实时扣分,每次核查后出具《信用记分变动告知书》,明确问题清单与整改时限;记分周期结束后,完成整改的恢复初始值,未整改的结转下一周期,同步建立异议申诉核查机制,确保管理公平透明。
强化“四维协同”落实举措
构建食安共治格局
城中区以信用等级为抓手,通过“公示+协同+奖惩+监督”四维发力,推动信用管理落地见效。一是实行多维公示制度。结合“基础分+动态分”评定A(信用好)、B(信用较好)、C(信用一般)、D(信用差)四级等级,结果在食堂显著位置、家长群同步公开,保障师生家长知情权与监督权,倒逼食堂提升管理水平。二是深化部门协同共治。由城中区食药安办牵头,建立市场监管、教育、纪检监察等部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联合奖惩”机制;市场监管部门每季度通报信用评价结果,通过发送“提醒函、告诫书、整改书、行政建议书”(三书一函),推动评价结果与学校考核、干部管理、执纪监督深度衔接。三是落实精准奖惩。对A级食堂优先推荐表彰,其食品安全分管负责人、食堂管理员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中优先考量;对B级及以下食堂,视情约谈负责人、调整岗位,涉嫌违纪违法的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形成“优者奖、劣者惩”导向。四是构建社会监督闭环。建立“家长信用观察员”制度,每学期组织家长代表开展2-3次食堂实地检查、满意度测评;65所学校实现“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全覆盖,将家长反馈问题纳入动态记分依据,形成“家长参与—问题反馈—信用记分—整改提升”治理闭环。
聚焦“三个提升”巩固成效
彰显食安治理价值
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城中区校园食品安全治理实现“三个显著提升”。一是信用等级分布优化。截至目前,共评定A级食堂50个(占比76.9%)、B级食堂15个,无C、D级食堂,等级分布客观反映管理水平,为精准施策提供指引。二是责任意识显著增强。“一校两诺”推动校领导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大幅提升,65所学校均规范公示信用等级与承诺书;教育系统将信用等级作为评优评先核心参考,体系运行以来7名校领导获职级晋升,8人获评年度优秀,2人获记功奖励,激励效应充分彰显。三是风险防控能力提升。通过闭环整改机制实现“问题即查即改”,针对15个B级食堂,约谈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28人次,督促制定整改措施32项,所有问题均按期整改到位,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