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斑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病害,抗性QTL的发掘对于花生抗晚斑病品种选育、抗病机制解析等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所育种团队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期刊(SCI,中科院1区Top,IF=4.4)在线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novel QTLs for resistance to late leaf spot in peanut by SNP array and QTL-seq”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个新的晚斑病抗性主效QTL,并开发相关分子标记。
研究团队利用非洲马里来源的抗病材料Mi-2与感病品种SunOleic 97R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多环境QTL分析,鉴定出11个与晚斑病抗性相关的QTL。其中,主效QTL qLLS.LG02在全部六个试验环境中稳定存在,表型贡献率最高达31.09%。进一步通过QTL-seq分析发现14个相关QTL,其中qLLS02与qLLS.LG02物理位置重叠。该区域存在一个包含81个NBS-LRR类抗病基因的结构变异。针对该变异,团队开发出了PCR诊断标记,验证结果表明该SV显著增强花生对晚斑病的抗性。该结构变异导致了大量基因缺失或替换,为抗病机制解析及育种应用提供了新线索。
该研究由我院花生所与青岛市农科院、日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等单位合作完成。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陈光辉为论文第一作者,袁美、曲春娟、任艳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良种工程、院“333工程”、创新工程等多个项目资助。 (撰稿:陈光辉 核稿: 张建成)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ia.2024.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