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广西公布一批守护消费“铁拳·桂在真打”行动典型案例

   2025-1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830
   2025年,广西市场监管局开展守护消费“铁拳·桂在真打”行动,聚焦民生关切,查办了一批涉及校园食品安全、商标侵权、餐饮浪费、食品非法添加的违法案件,有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现公布一批典型案例:
 
  案例1:北海市合浦县市场监管局查处合浦县某校外托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取得许可提供餐饮服务案
 
  2024年10月10日,合浦县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开展检查,发现当事人在未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为在托学生提供餐饮服务并收取费用。经查,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2025年2月10日,合浦县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并作出行政处罚。后经执法人员回访,当事人已依法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典型意义:“托管”不“脱管”,校外托管机构作为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并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并参照学校食堂的管理规定,制定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规范经营行为。
 
  案例2:百色市市场监管局查处百色市右江区铭铭食品批发商行涉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白酒案
 
  2025年1月13日,百色市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其门店及二楼仓库内存放并销售“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国窖1573酒”“习酒”等多个知名品牌白酒。执法检查中,当事人未能提供所售上述品牌白酒的合法进货台账记录、供货商和生产商资质证明文件以及商标持有人授权使用相关注册商标的证明材料。执法人员依法对查获的上述白酒采取了扣押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委托涉案注册商标的权利人进行辨认。经辨认,确认上述白酒均非注册商标权利人生产或授权生产的产品。当事人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白酒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因涉案金额巨大,涉嫌构成犯罪,百色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查处。
 
  典型意义:本案是典型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案件。假冒注册商标白酒不仅严重侵害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更因其来源不明、品质无法保证,可能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损害消费者权益。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
 
  案例3:玉林市博白县市场监管局查处博白县径口镇三育刘文雄饮食店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案
 
  2025年1月22日,博白县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时,发现当事人未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张贴或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也没有放置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的提示或说明,也没有对员工进行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相关培训,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2025年1月27日,执法人员对当事人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发现其仍未改正。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2025年2月24日,博白县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典型意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制止餐饮浪费监管执法。餐饮服务经营者要切实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落实好主体责任,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市场监管部门倡议消费者,理性消费、适量点餐、剩余打包,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共同营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案例4:来宾市兴宾区市场监管局查处广西来宾市四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未按规定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和未按规定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检验案
 
  2025年4月3日,来宾市兴宾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信息,对来宾市一冻品批发部及一冻品超市进行现场检查,发现一批涉嫌含有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的泡椒肉串,经检测,上述产品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要求。随后,根据产品包装信息,执法人员追查至生产厂家,即本案当事人。经查明,当事人为防止肉串氧化变质,在生产制作上述泡椒肉串过程中,超范围使用含有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以达到延长肉串贮存期的目的。另查明,当事人在从事食品生产的过程中,未按规定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和未按规定对购进的食品原料进行检验。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四项、第五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来宾市兴宾区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于2025年7月11日作出行政处罚。
 
  典型意义: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违法行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于2025年2月8日起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主动加强学习,及时落实主体责任,对照新标准自查自纠,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规范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切实保证食品生产合法合规。
 
  案例5:河池市金城江区市场监管局查处金城江区拔贡镇某学校使用消毒不合格容器盛放直接入口食品案
 
  2025年6月11日,河池市金城江区市场监管局委托河池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对当事人自行消毒的装菜盆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经检测,上述装菜盆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2025年7月30日,河池市金城江区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并作出行政处罚。后经执法人员回访,当事人已改正上述违法行为。
 
  典型意义:“消毒” 不能 “走过场”,使用不合格餐具盛放菜品,易造成食品污染,危害身体健康。《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餐饮服务提供者所使用的餐具的清洗消毒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学校食堂在内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严格履行餐具清洗消毒要求,确保符合规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