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种特殊基因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2022-08-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530
  8月1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 )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发掘了小麦抗旱基因TaDTG6-B并揭示了其功能获得性等位变异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小麦生产受到非生物胁迫危害日益严重,其中干旱胁迫已经成为限制小麦生产的主要非生物逆境因子之一。因此,挖掘小麦抗旱基因、揭示小麦抗旱性特异调控的分子机理及遗传网络,对于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表明,非编码调控区遗传变异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是导致作物进化和驯化过程中抗逆性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基因编码区遗传变异如何影响基因功能以及作物抗逆性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为此,该研究利用不同来源的小麦自然变异群体,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策略,克隆了小麦抗旱基因TaDTG6-B,该基因编码一个转录因子。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对281份小麦材料TaDTG6-B基因序列进行了精细的测序分析,通过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TaDTG6-B编码区26-bp碱基的插入或缺失(InDel574)与小麦苗期抗旱性变异显著关联。进一步研究发现,将TaDTG6-BIn574基因在小麦中过表达并不能改善转基因小麦的抗旱性,而TaDTG6-BDel574过表达则能够显著增强小麦抗旱性,TaDTG6-BDel574基因沉默后小麦抗旱性明显降低,表明功能获得性等位基因TaDTG6-BDel574在调控小麦抗旱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将优异等位基因TaDTG6-BDel574导入干旱敏感的材料中,能有效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旱性。
 
  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功能获得性等位基因TaDTG6-BDel574编码的转录因子蛋白能够直接靶向并诱导参与水分胁迫应答、冷胁迫应答、蛋白磷酸化和次生代谢等生物学途径基因的表达。此外,研究还发现TaDTG6-BDel574通过结合并激活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PIF)转录因子基因,进而增强小麦抗旱性。
 
  该研究挖掘并获得了小麦抗旱相关的功能获得性等位基因TaDTG6-BDel574,解析了其调控小麦抗旱性变异的分子机理,对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小麦抗旱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选择靶点。
 
  我校植物保护学院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康振生教授和毛虎德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生梅方明和陈斌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平台为论文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持。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