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湖南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嘴里嚼着槟榔的人,不分男女。其实,湖南人嚼槟榔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考证已有400余年。
关于湖南槟榔的源起,可考证的历史资料并不多,即使是常年吃槟榔的“老口子”,可能对于槟榔的记忆和认识,也就是“我爷爷辈的人就在吃,槟榔历史应该是蛮悠久的”。 湘潭作为“槟榔之乡”,民间流传着槟榔食俗产生的几类传说中,流传最广的有三种:战乱瘟疫说、药材市场说、浪漫民间传说。
战乱瘟疫说: 流传最盛、记载最多
“瘟疫说”的起源有三种版本,分别发生在顺治元年、顺治六年与乾隆四十四年。相传乾隆年间,湘潭地区得了一场大瘟疫,居民患“臌胀病”,寄生虫是臌胀病的病因之一,病症患者往往腹大如鼓,所以叫“臌胀病”。县令白景谙熟医理,让患者都嚼食药用槟榔,于是瘟疫居然奇迹般的消失了!自此,湘潭吃槟榔也像现代人囤板蓝根一样,逐渐成为一种风俗习惯。
另一个版本是根据《湘潭市志》描述,顺治年间,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尸横遍城,不下十万,有“老僧收白骨,以嚼槟榔避秽”,说是这位老和尚在为被屠杀的湘潭人收尸的时候,嘴里嚼着一颗槟榔,以免秽物入侵身体。之后一位来自安徽的程姓商人,也按照这种办法口嚼槟榔在城中收尸,湘潭人嚼槟榔的习俗也就这么沿袭下来了。
药材市场说:药材枢纽,久食成习
光绪《湘潭县志》卷十一记载:“湘潭药材行始于明末清初,约莫有三百多年历史”。稍微了解湖南历史的人都知道,湘潭素有:“千年十八总,传世金湘潭”的美誉。原来,古时候的湘潭城位于湘西河西,主体部分就是沿着湘江河边的一条老街,这条老街每过一到两里便有一个集市,称为“总“,其中以九总的槟榔最盛,被称为“槟榔一条街”。
正因为湘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湖湘地区的药材集散中心,湘潭集中了来自各地的药材供货商。“药材市场说”认为,食槟榔习俗来自于药商带来的嚼槟榔习俗。
浪漫民间传说:爱情传说,唯美动人
“浪漫爱情”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寄予了人们心底最真挚的期待。传说,一位来自湖南的官员被贬到海南万宁当官,由于是被贬的,官员终日郁郁不得志。一日,官员在槟榔林中徘徊,遇到了槟榔仙子幻化成的美貌女子,两人情投意合,当下就结为良缘。后来官员调任湘潭,时逢瘟疫,槟榔仙子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便幻化槟榔果,让民众嚼食,吃了槟榔的湘潭人没有一个得瘟疫,百姓借助槟榔仙子的神力度过劫难,官员也因此平步青云,传为一段佳话~
“战乱瘟疫说”起源说法,不论是驱瘟还是避秽,都说明了槟榔作为一种特殊“食物”,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的功效;而“药材说”的源起结合了湘潭药材流通的历史背景,具有一定的深入探究价值;后一种民间传说不排除有一定的浪漫主义因子。我们暂不论何种传说更有信服力,它都说明了湖南槟榔的确历史悠久,而槟榔在湖南的盛行更是随着历史、习俗、社会发展必然演变的结果。
湖南槟榔干果图
“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这是一首流传在湘潭街头的民谣。发展至今,湖南槟榔早已成为了人们日常提神解闷的休闲零食和社交待客必备品。不管新旧朋友,湖南人除了递一支烟,还要递上一颗槟榔,“兄弟吔,来一口不咯,不恰就是不把我当朋友”。逢人劝架时,先拉开双方,让大家嚼上一颗槟榔冷静冷静,再说道说道。槟榔简直是湖南社交场合的万金油,湖南伢子身上不带包槟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湖南人出门不带槟榔犹如大姑娘出门不捯饬,怎么看怎么别扭
槟榔在湖南这片土地上生根400多年,众说纷纭的槟榔传说诉说着湖南槟榔的丰富历史,槟榔文化民俗,湖湘传统文化就像一片蓝海,未来需要更多有心人去挖掘传说背后的历史故事,去探究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元,去传播优秀独特的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