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湖北多地共享农场尴尬中前行

   2018-07-08 湖北日报8820
核心提示: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道出城里人回归田园的梦想。
 
  向往乡村生活,追求食品安全,城市居民尝试在城市周边租赁土地,当起“都市农夫”。共享农场应运而生。
 
  然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我省多地探访发现,共享农场冷热不均。共享农场是昙花一现,还是下一个风口?
 
  共享农场面临“会员不来”的尴尬
 
  位于武汉东西湖区的湖北沃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友甸田农庄,共享农场面临清退会员的尴尬。
 
  农庄800亩地,约200亩稻虾共作,600亩种草莓。农庄主周清介绍,这两年,看到市民下乡的商机,农场拿出10亩地做共享农场。租户户均约80平方米,农场有专人代为打理。虽然一年5000元租金不算低,但也吸引了50多名会员加入。“一开始大家来得很勤,但天气冷了、热了、刮风下雨了,就没人来。再到后来,天气好也不来了。”周清说,农场不得不增加人工,加上有机肥、种子、生物农药,一年盘算下来,倒亏1万多元。“这几个月正在算账,打算把余额退给会员们。”周清表示,10亩共享菜地,打算回归大田发展稻虾共作。
 
  先热后冷,共享农场叫好难叫座,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道明丰种植基地里,荒废的白色小栅栏和没有通电的摄像头,诉说着共享农场的尴尬。
 
  基地老板明丰介绍,前几年在附近农村流转了100亩土地。为了打造共享农场,每60平方米划为一小块,四周装上白色小栅栏,每个地块还装有摄像头,会员可随时查看菜地情况。半年的热情过后,来基地种菜的会员寥寥无几。“会员不来,收获的蔬菜改为快递配送到家,人工亏了不少。”无奈之下,今年初明丰作出决定,停止共享农场的运营,“栅栏还有监控设备,都浪费了”。
 
  田园梦想为何只有“三分钟热度”
 
  共享农场连接城乡,市民下乡热情有余,现实中却难以维持。“梦想很美,但贵在坚持。”家住武昌中心城区的张女士,曾在东西湖认领过共享菜地。“体验农家乐”“DIY种植有机蔬菜”等都市田园美梦,在下地劳作后,瞬间破灭。“很累很脏,在地里呆半个小时就受不了。”张女士表示,起初她还想着可以带孩子进行田园亲子教育,但孩子到田里玩个十几分钟,就呆不下去了。
 
  交通不便也影响租户热情。张女士说,因为堵车,从城区到郊区至少一个小时,劳作10分钟就回家,时间成本不划算。周清证实说,会员来自武汉各地,到最后,只剩下住金银湖附近的会员偶尔会来。
 
  种菜技术也阻碍共享菜地发展。不少租户坦言,种菜是个技术活,施肥时机、浇水多少、农药施用,个个都有门道。租户们辛辛苦苦种出了蔬菜,却总不如农民种的好。
 
  算经济账,共享菜地也缺少优势。“劳作一季,收获就那么一点点。”曾在黄陂老家租地种菜的杨女士说,一个星期顶多能吃上一顿自种的蔬菜,遇到刮风下雨、虫害,那就要打水漂了,租地年费加上日常投入,算下来比在菜场买菜要贵不少,经济上不划算。“快速高效的城市生活节奏,注定难以与田园理想步调一致。”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郭凤领表示,种植知识技能的缺乏,以及交通、时间成本的高企,为共享菜地平添不少障碍。共享农场是市民下乡最容易实现的一条途径,但怎么防止“三分钟热度”,是共享菜地的经营者和租户需要共同破解的难题。
 
  助力乡村振兴,共享农场前景可期
 
  如何让共享农场持续经营,让市民下乡热情不减?乘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省内不少地方正谋求突围之路。
 
  京山市永兴镇盘堰村是个蔬菜专业村。近年来,村民外出打工,菜地逐渐荒芜。
 
  今年初,外出经商的殷勇回到盘堰村,第一期流转8亩菜地,以100平方米每年300元的价格推出共享菜地,不到一星期就被一抢而空,荒芜的菜地又恢复了生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盘堰村看到,每块菜地都标明地号及认购人,配置自来水管,栽种当季菜苗,整块菜地建立了泵站、看护点,配备了铁锹、锄头等农用设施。
 
  租户种得不亦乐乎,村民也跟着受益。
 
  村支书李启斌介绍,村里组织村民巡查菜地,发现需要锄草、扎架等,会及时通知租户。如租户无暇劳动,也可以委托村民服务,适当支付服务费即可,远比雇佣专人种菜便宜。
 
  不仅如此,殷勇还延伸服务,在自家的农庄里提供“共享厨房”,免费供租户使用。“现摘现做现吃,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有成就感!”京山市民刘女士说,周末会约上三五好友,到共享菜地体验劳作乐趣,再到共享厨房做一顿可口饭菜。
 
  殷勇表示,他还将在菜地旁建一个果树采摘园,以后还能体验水果采摘。“体验农业,大有可为。”李启斌说,村里计划推动共享菜地与文化旅游、休闲垂钓等融合发展,打造一站式体验农业乡村游,引导本乡能人回乡创业,带动城镇居民携带资本和技术下乡。“城市和农村,各有痛点。发展共享农场,优化农业供给,找到了解决双方痛点的有效方案。”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专家邓晓辉表示,价格、体验感和配套服务,是共享农场还需努力的方向,将农耕体验、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结合起来,盘活闲置农业资源,可以调动市民下乡积极性。
 
  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邹进泰建议,当前推动共享农场发展,应做足前期功课,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民的宅基地、经营性资产,融入旅游、休闲、养老等创新形式,吸引城里人下乡,让城里人爱上农村这片热土,拥抱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下一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将从根本上优化农业供给,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小小共享农场要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深化改革势在必行。”邹进泰说,在湖北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闲置宅基地的流转,下乡养老、乡村旅游的兴起,必将带动共享农场的繁荣,反过来也为乡村旅游、康养锦上添花。两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达到“1+1>2”的效应。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