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培育乡土人才引领乡邻致富

   2018-03-22 农民日报20550
核心提示:  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优秀结业学员创富带富故事  编者按:辽宁省于2013年起启动实施了中组部、农业部联合发起的农村实用
  ——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优秀结业学员创富带富故事
 
 
 
  编者按:辽宁省于2013年起启动实施了中组部、农业部联合发起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5年共举办了17期培训班,培训对象覆盖了吉林、黑龙江、山东及内蒙古等周边省区,共培育学员1681名。为巩固和扩大培训成果,让优秀学员起到引领示范带富作用,该省于近期挑选了一批往期优秀学员进行提升实训,记者在实训班采访了一些学员,晒一晒他们培训后的成果。朋友,您是不是也动心了呢?
 
  吉颖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
 
  “那次培训对我来讲真是雪中送炭啊,‘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久前,在辽宁省丹东市大梨树村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大连市旅顺口区绿泽家庭农场主张璐感慨不已。
 
  “我于2013年7月份成立的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蔬菜和少量樱桃。由于市场销售渠道不畅通,利润一直不高。虽然经过多次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技能,但始终没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销售瓶颈问题。大梨树村老书记毛丰美的‘干’字精神和先进事迹让我深受鼓舞,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使用解决了我的销售难题。现在互联网拓展了我的销售方式,我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以让自家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现在俺们村在俺的带动下纷纷开起了网店,全村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一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张璐有些得意。
 
  创业培训改变人生
 
  “创业的路是坎坷的,在我最迷茫、最困难的时候,村里推荐我参加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正是这一机缘改变了我的命运。培训班上安排的课程让我耳目一新,培训结束了,同学们也成了我的智囊团。”凌海市石山镇八里村村民杜冬梅在参加培训后着手做了两件事:一是搭建利益共赢、资源共享的“致富平台”,采用“合作社+农户+订单”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和农业增效;二是面向市场全产业链推出“八里农产品”绿色品牌。
 
  2016年,由她牵头创办的合作社按照市场需求,改变种植结构,分别种植了萝卜、向日葵、大豆等,剩余流转土地种植杂粮,合作社利润达到35万元,合作社成员每户除土地收入外又分红700元,劳动力出工每户额外增加收入1000元。同时还将杂粮深加工,打造“八里农产品”绿色品牌,实现了农民收入翻一番,合作社收入翻一番的奋斗目标。
 
  海城市温香镇后公村村民徐宗华早在2001年就和家人开始养殖家禽,因为不懂管理技术,就按照老办法进行养殖,不仅产量不高,销路也不好,遇到鸡瘟时家里的鸡死了一大半,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赔了不少本钱。为了改变现状,她走出去到各大专院校学习科学的管理经验和实用的养殖技术。经过学习和培训,徐宗华于2008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家禽饲养工证书,2014年获得了高级畜牧兽医资格证书。
 
  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学员们搭建创业成才的通道,让他们少走弯路,坚信扎根农村一样可以大有作为,土里不仅能刨食还能刨“金”。
 
  “学到技术后我又开始创业,于2008年组建了利合养殖合作社,但创业过程非常艰辛,遇到了管理瓶颈。”聊起创业道路上的坎坷,徐宗华还是有些后怕:“2016年,我有幸参加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是这一段难忘的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学习结束后我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在不改变原来养殖模式的情况下,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通过技术改良使我们生产的肉、蛋达到绿色富硒食品标准,让市民吃上放心的富硒食品,同时带动更多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带头人引领农民致富
 
  清原县大孤家镇王大堡村村民王世兴,于2013年成立了“禾财家庭农场”,他和他的父母是农场的主要劳动力,虽然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种田经验,但因为用传统方式种植产量较低,也没什么利润。
 
  2014年9月,王世兴参加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老师讲授的农作物种植和农机具使用技术都让他受益匪浅,使他的创业信心倍增。于是,他的农场采取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防病、统一收获的“四统一”机械化生态型生产方法,于2017年平均亩产达526公斤。生产的大米品质好、口感好、产量高,质量达到了出口标准,目前已销往北京、上海等地,为大孤家镇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王世兴高兴地说:“禾财农场不仅为我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老百姓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每年带动50余户村民每户多增收1万元左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76人。”
 
  张敬红是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村人,早在2008年他就投资建立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锡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有机水稻种植、水稻优良品种繁育、河蟹养殖及食用菌栽培等生产经营。后来又建设了年可加工1500吨精米的加工生产线,每年生产加工绿色有机大米达2000多吨,解决了1000余户农民卖粮难问题,产品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
 
  他于2013年10月参加了在凌源市范杖子村举办的技术培训后,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兴隆台和救兵台村300多户村民种上了绿色有机水稻,每年每户可增收1万多元。同时他还帮助救兵台村50多户村民发展稻米养蟹,从盘锦购买蟹苗,并聘请2名技术人员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2万元。2015年6月,他被评为沈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进典型;2016年被评为“沈阳好人”;2017年又被评为“最美沈阳人”。
 
  据辽宁省农广校校长王绍武介绍,本次参训的28位学员,都是在2016年底前参加过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的学员中认真遴选出来的学习意愿高、产业基础较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杰出代表。培训一人,带动一村,致富一方,这些学员在参加了农村实用带头人培训后,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领头雁,在创富过程中带动了37803户共同致富。
 
  新技术创出名优品牌
 
  在第八届至十三届中国草莓文化节精品草莓擂台赛上,来自辽宁省东港市十字街镇赤榆村的农家小伙马廷东连续多次荣获草莓金奖,“圣野果源”草莓获首批农业部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在第五届中国品牌农商大会上,丹东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最具培育潜力的优质果品基地”。这不仅为东港草莓争得荣誉,更把东港小浆果引领到世界小浆果舞台,为拓宽农产品销路、增强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草莓种植上,他曾经走过不少弯路,最高赔过100多万元。虽然家人不理解进行万般劝阻,但他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向亲戚朋友借钱承包了150亩地种植草莓,并联合了几个草莓种植大户注册了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
 
  但如何管理合作社让他一筹莫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的培训课程提升了他的信心,明确了发展方向。他们按照现代合作社管理要求,共同制定了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实施计划、完善了章程和权责分工,申报了草莓绿色认证,注册了“圣野果源”商标,使合作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