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7月27日,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政府三方科技协同创新——“海生·河口”科技精准对接正式启动。
根据协议,“院、区、局”三方将针对黄河三角洲渔业产业技术需求,以建设国际领先的渔业科技协作创新示范平台为支点,依托山东省虾蟹类、贝类、刺参产业创新团队,与当地大型渔业企业开展“一对一”的科企精准对接、协同创新,研究近海养殖容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发展休闲渔业,提高产业效益水平。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研发与示范,高起点建设可视、可测、可控的底播型海洋牧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建立“海洋科技+”产业服务模式,立足河口,服务东营,强化人才、技术、信息服务,面向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撑,有效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动东营市和河口区海洋与渔业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指出:“十三五”是“海上粮仓”全面建设的攻坚期,是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推进的关键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全面完成“海上粮仓”各项任务,实现山东省现代渔业大发展,就要紧紧依靠科技拓宽发展空间,深化发展内涵,就要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东营市是渔业大市,区位、资源、战略优势明显。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作为省属科研机构,在应用技术研究、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河口区人民政府与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开展渔业科技精准对接,必将开启东营市渔业发展新篇章,也必将对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提供新舞台。“海生·河口”科技协作将全面推进黄河三角洲海洋与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海洋牧场建设样板,为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树立典范。
吴思强李云峰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