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夫妻敢想敢干借钱养鸡开始发家梦想

   2014-12-22 新牧网1900
核心提示: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东兴村,这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人均耕地一亩,土地贫瘠的山村。经济的主要来源是种植、养殖和外出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东兴村,这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人均耕地一亩,土地贫瘠的山村。经济的主要来源是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

在乡亲们眼里,刘宝顺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能人”。对此,他自己也不讳言。

12月14日,时值正午12点,记者来到东兴村养鸡户刘宝顺的家里。一进门记者就看到,刘宝顺正坐在电脑旁,上网查找养鸡的相关技术和新型机械化养鸡所用的设备,而他的爱人正在屋内忙着往筐里装鸡蛋……

1992年刘宝顺在煤井打工,全家仅靠每月几百元收入过活,并未甘心。他决心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生活。

那阵子,他就像一个饥饿的人乍见到了食物,吃着碗里的,按着盆里的,盯着锅里的,哪口都想尝尝。

1993年一次偶然,让刘宝顺夫妻俩觉得养鸡业前景不错,不安分的心让二人开始养鸡。没有养鸡经验,仅凭着敢想敢干的闯劲,当年,二人借钱买回1000只小鸡崽,开始了他们的发家梦想。

这一次,刘宝顺和妻子宋玉英赚到了养殖以来的最大一桶“金”,也正是这第一次的成功,增加了他们养鸡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随后他们的养鸡业越来越红火,刘宝顺开始把敏锐的商业触角同时伸向多个市场领域,此时他的养殖业就像“滚雪球”似地壮大。

蛋鸡数量从最开始的1000只发展到了4000只,成为村里较大规模的家庭养鸡户,最原始的老鸡场变成了现在的集给水、拌料全自动化的新型鸡场,家里住的房子也从破旧的小草房,变成了现在的将近190平方米的大砖瓦房,这些,都让村里人羡慕不已。

妻子宋玉英说:“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过去给人打工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花钱不用那样算计了,手里感觉宽裕了很多,自己给自己打工,干劲才会最大,现在给我个工作换我的养鸡,我都不换了。”

聊起家里变化,刘宝顺的妻子宋玉英愉快地打开了话匣子。她说,自家现在就拿2002年的生活都没法比啊,那真是好比天上一个,地下一个。

现在,养鸡规模已达到6000多只,一只鸡一年的成本大约在30元左右,一年产蛋在300个,每年鸡蛋的行情不同所得利润也有所不同,但是一年下来,收入个三五万元不成问题。

新农村建设以来,也就是几年光景,夫妻二人也和其他农民一样靠勤劳致了富,在陆续添置了大彩电等各种家用电器后,农用小四轮拖拉机、三轮车和自用小汽车也相继进入家中,刘宝顺还在城里买了楼房给孩子留着。

说到前后生活变化,刘宝顺感慨万千。憨憨的他告诉记者,自家能够走上养鸡富裕之路,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区、乡、村领导干部的扶持,得益于自己的敢想敢干。

致富不忘本。刘宝顺养鸡致富后,很多村民专程来到鸡场参观学习,刘宝顺不辞辛劳,手把手将技术传授给前来学习的村民。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东兴村新增养鸡户近10多户,加快了致富的进程。

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可刘宝顺并没闲着,他又琢磨起怎么能在自己家里也发展一下绿色循环经济。他说,自家的鸡粪可是“纯天然”的肥料,现在大多数人家种地都用农药化肥,他用鸡粪肥料撒在自己承包的苞米地里,再用打出的玉米磨成饲料喂鸡,这样鸡蛋就披上了“绿色外衣”,鸡蛋价高好销。刘宝顺告诉记者,自家产的鸡蛋有了品牌效应名气,只在岭东区内就能完全消化掉。刘宝顺说,今后他还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家产的鸡蛋也能够在城里的大超市里出现。

多年的养鸡生涯,刘宝顺已在这一行业渐有名气,他也由推着小车的叫卖转变为了批发商上门要货了,相信凭着一股创业激情和勤劳的干劲,刘宝顺夫妻俩的养鸡之路一定越走越宽阔!

记者感言:

土地贫瘠、先天匮乏,却促成了村民们打破村与城的界限,增添了他们在一片更广阔的天空里寻找富路的勇气与信心。

农民要想发家致富快人一步,就必须寻求适合发展的途径。东兴村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准确地找到了自己发展前进的出路。发展养殖业,为农民刘宝顺俩夫妻带来的,是超过地里庄家几倍、甚至更高的效益账。

由此可见,让养殖业由副业转变成主业,由辅助产业提升为中轴产业,是农村发展生产、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一个有效途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