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2001-11-23 中国食品网佚名13700
核心提示: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butNonculturableState)是指细菌具有生物活性和致病性,但用常规培养法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是指细菌具有生物活性和致病性,但用常规培养法检测不出来的一种特殊存活形式。由于这种状态的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再培养出来且具有致病性,所以研究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对正确地评价食品的卫生状况,改进细菌检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FAO的关注。

目前,已有30余种菌被证实可以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常见的有:霍乱弧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杆菌、产气肠杆菌、粪链球菌、肺炎杆菌、宋内志贺氏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这些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人们已开始对革兰氏阳性菌进行研究,但由于方法的限制,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认革兰氏阳性菌可培养菌数的迅速降低是否也是由于进入了该状态。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发现和研究,对于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及食品卫生检验等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与检验检疫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做一简要论述。

1.微生物检验观念的更新和检测方法的探索

目前检验检疫系统流行的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用常规培养法。由于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存在和发现,常规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应重新审查,因为常规培养法不能检测出在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仍然具有毒力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致病菌和粪便污染指示菌。很大比重的进出口食品为冷冻食品,由于低温、干燥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很多细菌可能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形式存在。这些常规法检测不出来的细菌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应引起检验检疫系统细菌检验人员的高度重视。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发现和研究将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传统的细菌学检验观念,探索和研究全新的检验方法,这对检验检疫系统细菌学检验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2.提高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更加准确地评价食品的卫生状况

非可培养状态的细菌用常规培养法检测不出,所以细菌进入非可培养状态及其复苏都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这可以帮助探讨某些情况下前后检测结果不相符的现象。从有关资料了解到,细菌总数在冷冻食品中随着贮存温度的下降和时间的延长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否是由于大量细菌进入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缘故值得探讨。总之,进出口食品的检验和卫生评价应充分考虑到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存在,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实验室菌种保藏方法的改进与完善

目前效果较好的菌种保藏方法是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但该两法要求的设备复杂,费用高。一般实验室不具备这个条件而多采用4℃冰箱冷藏保存法。由于有些细菌在此温度下极易变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故该类细菌应探讨更适宜的保藏方法。例如,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弧菌斜面加液体石蜡密封后于15℃的保存效果明显好于4℃保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