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肉制品的突出问题,大姚县积极行动,统筹谋划,靶向发力,以“四强”举措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强化肉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筑起坚实的食品安全防线。
  强化统筹协调,压实监管责任。县食安办制定下发工作方案,联合公安、农业等部门多次专项调度,协同推进,明确责任分工、检查重点及时间节点,以全面推进“七天工作法”“三单制”为抓手,推动县、乡、村三级协同,确保整治有人抓、问题有人管。
  强化“顽疾”治理,突出群众关切。以肉制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餐饮店、火锅店、烧烤摊等场所为重点,聚焦生鲜肉、冷冻肉、调理肉制品等品种,严查来源合法性、检验检疫证明及掺假掺杂、虚假标注等违法行为,全力整治“顽瘴痼疾”。2025年以来,协调联动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3次,督促肉类经营户“两证”公示90家,累计检查农贸市场32个次、餐饮单位580家、小作坊123家,指导整改2户次,发现问题24个,现场责令整改,查处肉类案件9件,切实防止不合格肉制品进入群众餐桌。
  强化抽检监测,抓牢风险排查。紧扣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消费特点,加大肉及肉制品抽检频次与覆盖面,重点检测兽药残留、着色剂、微生物指标及食品添加剂等项目。截至目前,共完成生猪瘦肉精抽检157头份,肉及肉制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75批次,督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送检各类产品205批次,发现1批次不合格样品,均已立案查处并完成整改闭环,切实把风险消除在源头,严防问题产品流入市场。
  强化宣教培训,构建共治格局。在网络平台发布《在全县范围内公开征集肉类等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向公众征集违法线索,依托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你点我检”、村广播、校园宣讲等形式,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8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发布消费警示28期,覆盖群众6万余人次。通过案例曝光、科普宣教,进一步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和参与共治的积极性,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
  通过“四个强化”,大姚县制售假劣肉制品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现了监管执法、风险监测、宣传教育的有机结合,覆盖面广、成效明显,坚决守牢了食品安全底线,确保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