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答复|关于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2025-10-29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3240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588号建议的答复
 
  朱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省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专人深入学习研究,认为您的建议对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为主办单位,我局会同省农业农村厅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省食品农产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依据部门职责分工,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监管。同时,两部门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追溯协作和执法合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省市场监管局和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22年以来,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标准制(修)订和风险监测、产地环境净化、农药兽药使用减量、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等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加强体系建设,压实监管责任
 
  一是深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持续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室,明确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日常巡查监管。截至目前,全省1967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乡镇监管机构,配备监管员6516人,3.5万个村(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配备专兼职协管员4.3万人。2024年,省农业农村厅为乡镇监管站配发32000条“胶体金”速测卡和部分便携式检测包,并在商丘市宁陵县等地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提升基层监管人员能力。
 
  二是畅通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建立健全以承诺达标合格证为载体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入市查验承诺达标合格证等合格证明文件,开展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2024年,全省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的生产经营主体1.29万家次,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38.46万张,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率达75%以上。实行重点品种农产品集中上市期批批速测,确保合格带证上市。
 
  三是推进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标准化管理。2022年以来,全省新建市场44家,升级改造市场195家,打造30余家“智慧菜市”,471家集中交易市场全部通过规范化建设评定验收。省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责任“信息公示标准化、制度建设体系化、风险防控清单化、宣传培训常态化”建设活动,全省37.5万家食品销售单位达到“四化”建设标准,覆盖率达60%以上。
 
  (二)整治重点问题,提升监管质量
 
  一是持续防治土壤污染。将土壤污染防治与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统一部署、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近三年全省累计排查涉重金属行业企业3927家,其中231家企业列入整治清单,全部完成整治销号。2024年,我省Ⅰ-Ⅲ类好水比例为82.3%,高于年度考核目标6.7个百分点。坚持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全覆盖。安阳市、新乡市、济源示范区完成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现场排查工作。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已编制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实施方案,正稳步推进。
 
  二是深化“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开展豇豆、芹菜和“七条鱼”等重点品种药物残留治理、农资市场净化“秋风行动”“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受污染耕地全部落实安全利用或风险管控措施。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培训力度,近三年开展各种形式农兽药减量化使用、科学用药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1.03万余场,指导培训67.07万余人次。
 
  三是推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全省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为45.8%,15733家规模养殖企业实施“减量化”行动,部级达标企业8家,省级达标企业222家。开展新型高效低风险农药筛选试验340余项,52项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推广应用。2024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为54.76%,比2022年上升3.56个百分点。
 
  (三)突出提质升级,增强绿色供给
 
  一是健全食用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农村部门组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等8个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标准制修订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地方标准立项制修订工作,完成存量636项地方标准集中复审工作,废止284项,继续有效352项。2024年,完成地方标准评审49项,新立项地方标准60项。
 
  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指导生猪、奶业、肉牛等7个产品9个基地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推进省级第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产品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发布华英肉鸭、仲景香菇、绿茵种苗、药用牡丹等10家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三是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2024年新认证登录一批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省有效期内绿色食品2548个、有机农产品24个、名特优新农产品75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63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3个,总面积1649.99万亩,覆盖全省14.63%的耕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豫农优品”,首批377家企业717个优质农产品上榜。
 
  (四)强化风险管控,加大惩治力度
 
  一是实施风险监测。全省建立覆盖100%县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近三年共监测食品及食用农产品8.1万余份。健全覆盖至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承担监测任务的医疗机构达到3000余家。省卫生健康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发病及流行趋势,建立部门间、区域间的信息互通、合作互动、优势互补工作模式,为政府决策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飞行检查和技术能力验证,全省取得“双认证”的检测机构(公司)共有85家。
 
  二是坚持靶向抽检。省市场监管局历年制定的抽检监测方案,均要求各市、县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的检验量不低于1批次/千人。2022—2024年,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分别针对农产品组织开展抽检监测任务206.187批次、198.499批次、186.453 批次,分别为2.06批次/千人、1.98批次/千人、1.86批次/千人,均超额完成任务。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年度全省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实施方案,开展全方位、不间断、多层次的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2024年省级完成种植业、畜禽、水产等食用农产品监测近2万批次,总体合格率98.8%。2025年,定量检测将达到2批次/千人。
 
  三是严惩违法犯罪。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信息,及时移交综合执法机构及时依法查处。2024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3万人次,排查农资生产主体496家、农资经营主体1.28万家,办理各类涉农违法案件3008起、移交司法机关案件42起,累计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726万元。2025年,省市场监管局与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联合专项整治行动,对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行为下狠手查处、露头就打,形成震慑常态。
 
  (五)抓好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一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面向市场监管全系统征集食品领域科普宣传作品,在省市场监管局网站和大象网开设“食品领域优秀科普作品展播平台”集中展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绿色食品宣传月”“食品安全‘五进’”等活动,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开办“食安中原大讲堂”,已举办8期,受众60万人次。组织省经作总站、省植保站、省农科院等单位开展农安科普乡村行活动,提升生产经营主体守法和质量安全意识。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宣传。省政府食品安全办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食品药品新闻协会连续4年组织中央驻豫媒体、省主要媒体等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每年一个主题,集中发掘宣传在食用农产品监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宝贵经验,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市场监管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发稿近170余篇(条)。加强种植养殖源头“一品一策”治理宣传,建立健全种养者名录,在种养殖主体张贴宣传挂图、将种养殖指导手册发放到每一户生产主体,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
 
  三是积极鼓励社会监督。把每月15日确定为我省“百姓点检日”,全省各地同步开展“开放实验室”“点检直通车”等活动,形成“你点我检”常态化。发挥12315平台作用,及时回应处理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施《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大力发挥信息员、协管员、志愿者、内部吹哨人作用,构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格局。
 
  二、下一步落实代表建议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为契机,持续强化食用农产品监管。
 
  一是始终将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监管责任作为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协同监管工作机制等8项部门间协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工作规则、重点任务等,强化统筹协调、分工协作,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监管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大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米袋子、菜篮子”等大宗消费食品,进一步加强城乡结合部、农村等重点区域环节监督抽检,及时发现、处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提升监管效能。
 
  三是持续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将食用农产品领域严重违法失信情形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管理。
 
  四是深入推进农批市场等各类商品市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省市场监管局和农业农村厅将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与产地准出管理的有效衔接,更加有效地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衷心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5年6月5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