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秋冬食安敲黑板!北京餐饮经营者,这些风险防控要点请收好

   2025-10-28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310
  秋冬季气温降低、波动较大,食物储存和加工条件发生变化,季节性水产品、肉类等食材集中上市,引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风险较高。为了让商户安心经营、消费者放心用餐,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特意整理了这份秋冬餐饮食安防控指南,每一条都关乎食品安全!
 
  1.食材采购:“适量”是关键,“源头”要靠谱
 
  按照客流量和预定情况合理安排原料采购,避免因存放时间过长造成感官性状改变或腐败变质。严禁采购、使用来源不明、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及原料。
 
  2.食材储存:“生熟分开+分类分温”双保险
 
  食品原料储存须生熟分开(生肉、生水产品与熟食品、即食食品分区域、分容器存放),分类分温(冷藏食品保持在0-8℃,自制食品冷冻保持在-12℃以下,预包装冷冻食品保持-18℃以下);定期清查库存,及时清理过期、变质或感官异常(如蔬菜腐烂、肉类发臭、水产品变色)食材。
 
  3.食材清洗:清洗池不混用,鸡蛋先洗壳
 
  不同品类的食品原料分别在洗菜池、洗肉池、洗鱼池中清洗,不得混用(如蔬菜不能在洗肉、洗鱼的水池中清洗,鱼类不能在洗菜、洗肉池中清洗)。鸡蛋需清洗外壳后才能进入操作间。
 
  4.食品存放:“当餐用完”最安全,剩余复用要“热透”
 
  秋季早晚温度波动较大,尽量缩短成品和半成品在常温环境的存放时间。当餐加工制作的食品尽量当餐使用完,若有剩余食品和半成品,应放凉后及时进入冰箱或冷库存放,食用前须彻底加热。如发现变质变味,不可食用。
 
  5.警惕病菌:海鲜、生肉要“防交叉污染+烧熟煮透”
 
  秋季梭子蟹、基围虾等海产品集中上市,易存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鸡、猪等禽畜动物生肉和生鸡蛋易携带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在处理生肉、蛋及蛋制品、水产品过程中要保持卫生,及时清洁双手及接触工具,重点防范与熟肉等即食食品发生交叉污染,做到生熟、荤素分开(如切生肉的砧板不可再切凉菜),烧熟煮透。
 
  6.高风险食品:“四严禁”+“两建议”
 
  严禁加工制作野生动物、鉴别不清的野生植物(菌)、不明物种的水产品以及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制品。承接一次性集体聚餐、聚会、旅行团团餐的餐饮单位,不建议提供野生菌及其干制品、发芽土豆、四季豆等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高风险食品;不建议提供来源不明的散装白酒、自酿酒、自制泡酒等食品。
 
  7.凉菜熟食:“先提示+守规范”
 
  秋冬季气温骤降,胃肠疾病高发,建议提供凉菜、熟肉卤味、冷加工糕点、生冷食品(如生鱼片、生贝类、溏心蛋)等高风险食品的餐饮服务单位对消费者进行用餐前风险提示,并严格遵循加工制作规范。
 
  8.餐饮具消毒:“温度够+方法对”
 
  餐饮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进行消毒。采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洗碗机、消毒柜要能正常工作,消毒温度在85℃以上;采用化学方法消毒的,不能用热水稀释消毒液,以免影响消毒效果。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存放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防止二次污染。菜板、和面机、绞肉机等设施设备使用后务必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防止发霉变质。
 
  9.集体聚餐留样:“125g+48h”要记牢
 
  承接一次性集体聚餐、聚会、旅行团团餐人数超过100人的餐饮单位,应对聚会当餐次的食品成品进行留样。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应不少于125g。留样食品使用专用容器和专用冰箱储存,留样时间不少于48h。在盛放留样食品的容器上应标注留样食品名称、留样时间、聚餐单位(或个人),并由专人管理留样食品、记录留样情况。
 
  10.人员与环境:“严管理+常消毒”
 
  各类餐饮服务单位要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严格晨检,规范佩戴口罩、清洗手部,穿戴工作服和手套,严禁带病上岗污染食品;定期对就餐区、厕所等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门把手、楼梯和水龙头、各类手触按钮等,积极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11.应急处理:“停经营+马上报”
 
  一旦发生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应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妥善保护现场并封存相关食品及原料,及时报告监管部门,积极配合调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环境。
 
  食品安全是餐饮经营的“生命线”,秋冬风险虽多,但只要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就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自己经营得安心。让我们一起守护北京秋冬餐饮安全,为大家的“舌尖幸福”保驾护航!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