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已成为许多家庭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甚至欺诈手段诱导消费,严重侵害了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
  为帮助广大老年朋友
  科学选购保健食品
  防范消费陷阱
  徐州市消保委特发布以下消费提示:
  正确认识保健食品
  理性对待功效宣传
  1.保健品不是药品。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2.认准“小蓝帽”标志。正规保健食品外包装须有“小蓝帽”标识及批准文号,可通过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http://ypzsx.gsxt.gov.cn/specialfood/#/food),输入产品名称、批准文号查询详细信息。
  3.核对标签信息。仔细查看产品名称、功效成分、适宜人群、食用量及禁忌等内容,避免购买标签模糊或声称“根治”“万能”等绝对化用语的产品。
  4.警惕“包治百病”陷阱。凡宣称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保健食品均涉嫌违法,应立即停止购买并向监管部门举报。
  防范虚假宣传
  警惕销售陷阱
  当前,针对老年人的保健食品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常见套路包括:
  1.免费诱饵:以“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鸡蛋”等为噱头吸引老年人参与,借机推销高价产品。
  2.权威包装:冒充“专家”“名医”举办讲座,虚构“临床案例”证明产品疗效,甚至组织“患者”现场“现身说法”。
  3.情感营销:通过嘘寒问暖、赠送小礼物等方式拉近距离,利用老年人孤独心理推销产品。
  4.夸大功效:将保健食品包装成“特效药”“祖传秘方”,声称可降血压、抗癌、延缓衰老等。
  防范建议
  1.不轻信“免费”陷阱:对“零费用”“高回报”活动保持警惕,切勿因贪图小利而泄露个人信息或冲动消费。
  2.核实宣传真实性: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http://www.samr.gov.cn)查询产品批准文号及功能宣称是否合法合规。
  3.拒绝口头承诺:要求商家将“无效可退货退款”等承诺写入合同,并加盖公章留存备查。
  维权渠道畅通
  守护消费安全
  1.理性消费,留存证据:购买产品时索要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小票、消费记录等凭证,以便在发生消费纠纷时作为维权依据。
  2.及时投诉举报:若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虚假宣传,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反映情况,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家人共筑防线
  守护银发健康
  子女和家属要多关心老人的健康需求,帮助老人分析健康问题。遇到可疑的保健食品推销,要及时提醒老人,避免上当受骗。鼓励老人多参与社区组织的科普活动,学习保健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共同守护银发健康,让保健食品真正成为健康的助力。如发现可疑产品,可拨打12315咨询投诉,及时化解购买中的疑惑。
  温馨提醒
  保健食品是健康生活的有益补充,但绝非灵丹妙药。徐州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应树立科学消费观,摒弃“保健食品万能”误区,通过正规渠道理性选购,同时主动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辨别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