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记者来到凉水镇灵芝产业园区,20座种植大棚整齐排列,随意走进一座大棚中,棚外秋风萧瑟,棚内却湿热如春,一簇簇肥嫩鲜亮的仿生培育榛蘑长势喜人,菌盖圆润、菌柄粗壮,浓郁的菌香扑鼻而来。
“过去有不少人研究榛蘑人工栽培技术,产出率低,更谈不上有经济效益。我们从菌种培育开始,通过与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农科院以及延边州特产中心的专家讨论合作,历时十余年,终于攻克了菌丝发育慢、出菇率低、环境调控难等关键技术瓶颈,成功培育出当年种植当年出的榛蘑,实现‘长白山榛蘑成功驯养第一棚’。”吉林省鼎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栋告诉记者,目前,已成功培育出20棚“当年种植当年出菇”的仿生种植榛蘑,并将其命名为“长白首蕈”。
“长白首蕈”的仿生培育榛蘑,是图们市在农业种植技术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作为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野生食用菌之一,长白山榛蘑,素有“山珍之王”的美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长期依赖野生采集,市场供不应求。然而,由于其生长环境苛刻、周期漫长、难以栽培,始终未能实现规模化种植。图们市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精准控制温湿度、改善光照及通风条件,“长白首蕈”实现了从“看天吃饭”到“科学调控”的转变,不仅能在当年完成接种、发菌和出菇全过程,且品质稳定、风味纯正,完全保留了野生榛蘑特有的清香与口感。晒干后的成品色泽金黄、香气清雅,深受市场青睐。
据悉,凉水镇灵芝产业园区共建设榛蘑仿生种植棚20个,全部进入稳定采收阶段。预计单棚年产量可达500公斤至700公斤,20个榛蘑仿生种植棚年总产值预计可达20万元至42万元,可实现“当年投入、当年见效”。
图们市凉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榛蘑仿生种植产业道路,与乡村旅游、康养食品、研学教育等业态深度融合,开发榛蘑酱、榛蘑脆、榛蘑养生汤包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努力走出一条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升级之路。(吉林日报记者 郭春焱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