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点了啤酒鱼、荔浦芋扣肉,每一道都明码标价,后厨还能通过屏幕看得一清二楚。这趟来桂林,我们玩得开心,吃得明白!”即将结束旅程的游客王先生在阳朔一家啤酒鱼餐厅门口,对这次旅行的餐饮消费环境赞不绝口。如今,在桂林的景区周边、特色商圈,这样的好评越来越多。这背后,是桂林围绕旅游餐饮监管服务打出的一套“组合拳”显现了效果。桂林,这座旅游名城正通过“用心建机制、精心强举措、诚心促实效”筑牢饮食安全防线,让每一位“桂客”在山水间尽享美食之乐。
用心建机制,织密监管“防护网”
“旅游餐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出行体验。”桂林市市场监管局餐饮安全监管科负责人介绍,“对此,桂林将旅游餐饮纳入全市重点整治领域,针对节假日旅游高峰,构建起‘节前约谈提醒 — 节中动态巡查 — 节后数据复盘’的闭环监管机制。”节假日来临前,市场监管部门对重点餐饮单位进行约谈,提前敲敲“警钟”;节假日期间,执法人员坚持“节日监管不打烊”,奔赴各大景区周边、商圈餐馆,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假期结束后,结合投诉数据与网络舆情,精准梳理监管痛点,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
同时,桂林还依托“广西餐安”APP,常态化开展从业人员培训,从源头提升餐饮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针对游客投诉,桂林市优化12315投诉响应流程,实现“快接快办”,确保游客的每个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处理。
精心强举措,打出监管“组合拳”
今年国庆节期间,桂林结合区域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差异化举措,让旅游餐饮既有监管,又有服务。叠彩区开展牛羊肉专项检查,强化进货查验制度落实,发布2次消费提示,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象山区对景区周边餐饮店、商超开展不间断巡查,重点检查食材储存、明码标价及投诉处理机制。七星区则采取“常态化巡查+集中突击检查”双线并进的方式,重点整治外卖商家不规范经营问题,游客即便在酒店点外卖,也能吃得放心。此外,灵川、平乐等县全链条检查月饼、水果等节令食品,严查标签标识、价格欺诈等行为,督促涉旅餐饮单位落实明码标价和价格公示制度,对多次被投诉的餐饮单位开展“回头看”。恭城瑶族自治县助力非遗餐饮,打造“油茶”品牌;龙胜各族自治县全程护航民族特色农家宴;临桂区全力保障2025燕京漓泉啤酒文化节,擦亮桂林美食新名片。
在阳朔,某啤酒鱼店负责人指着监控屏幕说:“我们在关键区域都装上了摄像头,既是监督,也是自证清白。现在游客吃得明白,纠纷也少了。”为避免“一指死”等高频投诉问题,桂林积极推进智慧监管,针对网红啤酒鱼餐饮店实施“党建+互联网+AI明厨亮灶”新监管模式,在点菜、粗加工、烹饪等关键区域安装带录音功能的摄像头,全程记录餐饮操作过程,游客能更直观地了解食材处理和烹饪情况,吃得也更安心。
今年以来,桂林针对旅游餐饮的检查力度持续加大,聚焦国庆等旅游高峰推行“轮值巡查”“分级监管”,对旅游团餐接待单位、大型商圈、特色餐饮店、米粉店开展拉网式检查,同时规范桂林米粉等本地特色美食的明码标价行为。共检查涉旅餐饮单位1476家次,责令34家单位整改,立案3起。
诚心促实效,赢得游客“好口碑”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换来了桂林旅游餐饮市场的显著变化。曾经,个别餐馆的违法违规行为,让桂林旅游餐饮形象受损。随着智慧监管落地、12315高效维权,旅游餐饮消费纠纷明显减少。特色餐饮明码标价更规范,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等暖心服务获游客广泛认可。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节期间,桂林市餐饮类投诉同比下降25%。游客们不仅能在桂林欣赏到甲天下的山水,还能放心品尝美食,消费体验逐年提升。
“桂林不仅山美水美,餐饮服务也同样让人放心,下次我还要来!”越来越多游客像王先生一样对再次打卡桂林有了新期待。桂林正用扎实的行动证明,守护八方来客“舌尖上的安全”,让每一段桂林之旅都拥有美味又安心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