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河南民权县:脱贫致富有奔头 村民生活比蜜甜

   2019-01-23 商丘日报7980
核心提示:  鲜红的中国结、整洁的街巷、崭新的路灯、别致的长亭、青砖黛瓦马头墙、宽敞喜气的百姓大舞台,行走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龙塘
  鲜红的中国结、整洁的街巷、崭新的路灯、别致的长亭、青砖黛瓦马头墙、宽敞喜气的百姓大舞台……,行走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龙塘镇申庄村,一幅幅新农村美丽画卷映入人们的眼帘。
 
  “刚改革开放那会儿,俺村别说住楼了,瓦房也没几家,都是茅草屋、土坯墙,哪像现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家都有轿车、空调,咱嘞日子是一年好过一年!”63岁的村民申聘修唠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饱经沧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据该县卫计委驻村第一书记苏永良介绍,申庄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2800多人,近3000亩耕地,人多地少,群众的日子过得相当拮据。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基本上是家徒四壁。“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是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白蒸馍。
 
  “俺是和改革开放一同长大的,见证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历程,享受了改革开放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20世纪80年代初俺分到了责任田,到90年代不仅不交农业税还给种粮补贴!这几年一扶贫才好嘞,国家给俺村打井、建桥、修路,还建了文化广场,老年人有养老金、看病还能报销,真好!”谈起眼下的好政策,40岁的杨福成高兴得合不拢嘴。
 
  杨福成一家5口人,孩子小,生活开销大,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也想干点啥,苦于既没技术又没钱。苏永良了解情况后,就动员他学习焊接技术。如今,他每年都收入10多万元,小轿车也买了、小洋楼也盖了,冰箱、空调等家电齐全。用他的话说,现在的生活是“吃不愁、穿不愁,唱着小曲住洋楼,日子过得赛神仙”。
 
  在村北,村民轩秀兰的200多座蔬菜大棚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棚里的芹菜、香菜葳蕤生辉、苍翠欲滴。
 
  轩秀兰原来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儿子和儿媳妇都是残疾人,地里见的刚够吃花。后来,轩秀兰承包了村里的蔬菜大棚,聘请了技术员,种植反季节蔬菜,大棚一年四季不闲着。她走的是订单农业,大货车直接开到地里拉菜,根本不愁销路。
 
  如今,轩秀兰家盖起了上下四间的两层小楼,还安装了空调、电脑、液晶电视,买了两辆小轿车,添置了三台旋耕机和一台花生摘果机、一台打草机。
 
  “以前的苦日子提起来就想掉泪,一件衣裳缝缝补补三五年,成天是吃不上喝不上。有一年春节,连包饺子的面都是借人家的,更不用说吃馒头吃肉了。现在可好了,整天嘞大鱼大肉还恐怕得高血压、糖尿病嘞,早晚吃点杂面馍成了改善生活啦。”说到40年来的变化,轩秀兰颇有切身体会。
 
  “土坯房变成小洋楼,沙土路变成水泥路,骑自行车改为开轿车,吃饱变吃好,每个村庄每个农民都在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活会离我们越来越近。”该镇负责人如是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