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食堂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设备设施等硬件改造,提升量化分级管理水平。
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建冷链配送系统
在餐饮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合肥市将鼓励大型和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实施“百合花”餐饮业食品安全和营养管理体系示范工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等先进管理方式,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建设冷链配送系统,推行“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配送模式,提高配送食材防腐保鲜水平。
此外,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实际,加强村民自办宴席等形式的农村集体用餐管理,防止因误采误食野果和野生毒蘑菇、误用亚硝酸盐、误饮甲醇等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优化重点场所的餐饮网点规划布局
在餐饮业规划管理方面,合肥市将结合城市改造、社区商业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居民社区、办公集聚区、商业集中圈、学校、医院、养老机构、旅游景区和交通枢纽等重点场所的餐饮网点规划布局。推动合肥老字号食品传承升级,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
除了支持龙头餐饮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合肥市还将引导和培育与城市规模、畜禽屠宰能力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企业。大中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和有条件的单位食堂安装油水分离装置。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废弃物流向可追溯,严禁加工成“地沟油”,流向餐桌。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
推动餐饮业向大众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型升级。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实现原料统一加工、集中配送。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实施“农餐对接”,利用“农户+基地+餐饮单位”“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经营模式,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
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早餐、快餐、团餐和网络订餐等大众餐饮服务形式,扶持和引导高端餐饮服务企业提供面向大众的餐饮服务,形成优质、便捷、经济的餐饮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互联网+餐饮”优势,促进餐饮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
厨师每人每年培训不少于40小时
今后,合肥市还要加快建立食品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强化培训管理和绩效考核,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技能培训和竞赛,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水平。通过实施餐饮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服务人才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设及培养计划,推进餐饮服务各类人才的系统培训。
《方案》明确,餐饮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要从业人员(厨师)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的集中培训不少于40小时。同时,支持餐饮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鼓励在大型餐饮企业和集团连锁公司推行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加大无证餐饮、户外餐饮摊点整治力度
在餐饮违法违规行为打击方面,合肥市将继续加大对无证餐饮和户外餐饮摊点整治力度,严厉查处使用来源不明食品原料、病死或者死因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加工制作食品。此外,严厉查处消费欺诈、假冒伪劣、混淆、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购买使用“地沟油”等违法行为。健全完善联动机制,强化行刑衔接,形成严惩重处的高压态势。
相关新闻:
合肥市召开食药安委第三次全体会议
8月6日,合肥市食药安委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创城领导小组工作调度会在合肥市政务中心召开。合肥市长凌云在会上强调,要以创建全国、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为契机,努力为全市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今年6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委托安徽省对合肥市创城工作进行了中期评估,结果为A档次90分;国家统计局合肥城调队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合肥市创城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满意度,较2017年有了显著提升。
凌云表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三方责任尚未落实到位;监管机制不够顺畅有效;产业发展难以适应高质量要求。
“对于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解决。”在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时,凌云要求,合肥市食药监局要牵好头,积极会同集中用餐单位主管部门,迅速在全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夏秋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谈及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话题时,凌云指出,要加快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在8月底前出台食药安全惩戒联合方案。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格约束和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全社会共同守护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最近,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火热,引起了社会对“仿制药”话题的关注。凌云要求,要推动食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完善相关技术支撑体系,鼓励科研院所优先为本土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和临床试验研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