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厦门:种好“试验田” 推动可追溯体系改版升级

   2018-07-16 中国医药报45910
核心提示:  6月28日晚23点,夜幕下的厦门灯火阑珊,街道偶有车辆驶过。但在此时的湖里区中埔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中埔农贸市
  6月28日晚23点,夜幕下的厦门灯火阑珊,街道偶有车辆驶过。但在此时的湖里区中埔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中埔农贸市场”),入口处已陆续停了多辆满载蔬菜等待进场的货车。市场内人头攒动,卖菜十几年的林阿伯,带着随车的蔬菜产地凭证等材料,在进入市场前的预申报办理窗口为蔬菜“领码”。经过入场查验、检验合格后,林阿伯的蔬菜获准交易。与此同时,他的蔬菜产地、品种类别、检测信息等数据,已经自动上传到厦门市“入市必登”系统,通过扫描溯源二维码,即可将这些信息完整呈现出来。
 
  针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厦门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副市长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解决在追溯过程中的统筹谋划、技术设备、人员资金等问题。如今,中埔农贸市场的建设成为一块效果突出的“试验田”。自5月1日中埔农贸市场启动全程信息化交易以来,已基本实现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
 
  “一张网”全覆盖  统一平台监管
 
  现如今,中埔农贸市场里的买卖也不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时,林阿伯和购货商各持一张厦门市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在确认交易达成,将交易卡在溯源秤上刷过之后,溯源秤会自动打印出溯源小票,购货信息实时上传到追溯系统。购货商则持卡自助打印上市凭证,进而得以带着购买的货品顺利走出中埔农贸市场。
 
  据统计,厦门市70%以上的食品依赖外埠供应,食品安全输入型风险特征突出。对此,厦门市2014年4月制定出台《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改造建设方案》,启动对3家大型食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在批发市场内分别设置入场区、待检区、检测室等专门区域,并对市场入口进行规范改造,建设统一的进货车辆专用通道,设置门岗门禁,严把农产品的准入和检测,确保进场和离场的农产品全面纳入追溯管理范围,实现“一进口一出口”的闭环式管理模式。同时,商户须使用智能交易卡进行交易。
 
  此外,厦门市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和《关于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若干规定的公告》两个指导性文件为建设标准,整合“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和“厦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全面推行“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信息系统的使用,促使厦门市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明显提升。而做好信息追溯,源头赋码是关键。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于2017年9月26日上线以来,已有3.76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23.82万种食品纳入系统监管,累计备案交易台账近1700万笔;已将582家生产企业、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4家屠宰场纳入平台;在全市73家食用农产品种植基地,2家屠宰场、动物产品报验站,1家水产养殖企业,19家原粮经营单位,18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探索实施源头赋码,基本实现食品安全“一张网”监管。
 
  “全程管”保安全  探索过程记录
 
  打造菜市场批发零售一体化追溯试点,是厦门市食品安全追溯的一场重头戏,而探索过程监管,则成为食品保障的重要环节。
 
  中埔农贸市场、松柏菜市场、宁宝菜市场成为一期“智慧市场”试点,在不改变传统交易习惯的前提下,实现入市食用农产品的可追溯管理。包括为市场配备具有自动识别菜品功能的智能追溯秤、建设无死角视频监控、设置“一店一码”信息公示牌、建设快检实验室、推行食品安全溯源卡等。
 
  目前,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每日自动收集3个试点市场溯源秤交易台账近6000笔,可对试点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的价格、交易量、检测结果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汇总分析,形成菜价走势、热销品类、风险隐患品种等大数据模型,初步探索出食用农产品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的全程电子化追溯模式。
 
  在食品经营环节,厦门市选取元初食品、闽篮超市等作为食品销售试点,指导企业建立追溯管理子系统。主要工作包括在消费小票和货架标签上加印溯源二维码、在销售区域配置食品信息查询台,以及开发接口软件实现企业自建系统追溯数据自动上传等。
 
  2016年8月,厦门市食安办、厦门市农业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厦门市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条件规范》,统一厦门市产地证明、食用农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样式,明确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实现工作有效衔接,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工作制度。同时,厦门市农业局连续3年执行农产品追溯奖励办法,对新增的农产品追溯点进行一次性资金补助3万元及每年2万元的年度考核奖励,目前已累计补助600多万元。
 
  “规范化”立标准  推动有序复制
 
  在经过一系列试点的有效创建之后,厦门市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参照外地立法经验,拟出台《厦门经济特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为食品安全追溯监管提供法制保障,并探索解决协管员监管权限、简易处罚程序等监管执法难点问题,以提升工作效能和依法管理水平。
 
  针对农产品流通环节,厦门市于2017年10月出台了《厦门市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标准》,启动对31家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工作,不仅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财政补贴标准提升,还明确了新建或新改造市场必须使用溯源统配秤、建设食品安全快检室、数据全面对接监测预警中心,为全面复制松柏农贸市场追溯体系建设经验,扩大“一品一码”在农贸市场的覆盖面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为保证追溯软硬件建设的统一性,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还制定出台了《预包装食品接口对接规范》《食用农产品接口对接规范》等一系列规定。目前,正会同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对《标准化农贸市场溯源体系建设规范》开展地方标准审评工作,预计7月份该规范将作为福建省首个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多元化”促共治  完善智慧监管
 
  盘活追溯码及其详细的信息数据应用,是厦门市加大社会共治的重要内容。目前,厦门市的“厦门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系统”,通过“两网一微”(即“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网”“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网”“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和“一店一码”信息公示系统,提供食品安全“一站式”查询服务。公众可登录系统输入条形码或扫描追溯码,查询食品的溯源信息、生产厂家证照、质量合格证明、日常监督检查等相关信息。
 
  同时,“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网”与28个部门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对厦门市50余万家商事主体建立独立的信用档案,公示平台访问查询量超过3000万次,微信公众号的累计阅读超30万人次,累计发放“一店一码”信息公示牌和餐饮服务、食品生产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4万个,逐步实现“以信用约束、促企业自律”的监管新局面。
 
  厦门市还通过以新建成的“厦门市食品药品监测预警中心”为数据汇聚和展示中心,汇总整合了“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等23个信息化应用系统,主要实现数据展示中心、实时监测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视频监测中心、日常管理中心等五项功能模块,提升监管效能。未来,厦门市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实现中心和分中心的工作指令直接下达到网格员、网格员发现问题可视情况直接上报、工作动态实时通报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