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于化民)七月的兴安岭,世外桃源一样的迷人。7月底,应黑龙江省十八站林业局白银纳管护区之邀,到这里考察采访。
白银纳管护区施业区一角
据管护区副主任刘秀森介绍,管护区民风淳朴、人心向上、班子和谐,大事面前讲原则,小事面前讲风格。进入管护区犹如进入仙境一般,峻岭上的松柏挺拔青翠,办公区规划标新立异,一栋简朴的平方窗明几净,干部职工那灿烂的笑脸,值班人员那急匆匆的脚步,让我们感到这里的当家人不同凡响。
见到管护区主任杨思斌的时候,一米八几的个头,人如其名,斯斯文文,温文尔雅,举止言谈沉稳干练,频频地微笑,掩饰不住那丰富的内涵。
当记者问及单位的基本情况,去年为管护区都做了哪些实事时候?杨思斌主任介绍,管护区现有职工170人,其中:管护队157人(管理人员15人,后勤7人,社区6人,管护 65人,病伤3人,二线 1人,扑火队60人)。营林计件11人,4级以上工伤2人,同时管护区从事自营经济职工共计22户,(畜牧业10户,养殖业4户,商服业8户)。2016年,按照局党委、林业局的统一部署,明确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全体动员,将增收致富工作提上重要议程,高标准谋划、多举措推进,真正把“职工增收致富工程”打造成惠及职工群众、促进管护区转型发展的惠民工程,从而达到职工增收致富的目的,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了职工增收致富工作,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职工创业增收工作领导小组,结合管护区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职工增收致富方案,高标准谋划实施,层层落实责任,召开“职工增收致富”动员会议,结合当前形势,推进职工创业增收工作,并把职工创业增收中出现的问题,到现场了解具体情况,逐一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由于伤病贫困的职工,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采取不同措施,落实、落靠责任人责任,出人、出钱明确帮扶目标、时限,使职工从事自营经济的人均年收入达14276元。
黑木耳产业初见成效。我们一直把黑木耳产业作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为了加大对该产业的扶持力度,管护区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周密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全面促进黑木耳产业迅速发展,扩大了规模、规范了管理,形成了规模效益。多次联系专家到管护区吊袋木耳基地进行指导,建4栋大棚养殖黑木耳,采摘干木耳3360多斤。为了让每个职工都科学种植黑木耳,多次举办黑木耳种植技术培训班,数十次聘请技术人员到现场手把手地教,从黑木耳进棚、挂袋、浇水到采摘、晾晒一条龙服务。为加大黑木耳种植规模,管护区领导干部带头种植,采用多种形式共谋发展,以合作社、集资入股等形式,采取集中管理、共同发展的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去年吊袋黑木耳杂菌率低、品质好,实现了“种植、采摘、销售”一条龙服务,使职工群众得到实惠。
窗明几净的白银纳管护区办公室走廊
北药种植稳步推进。紧紧依托地缘优势,把林下药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做为产业发展的另一个突破口。共种植水飞蓟、防风、牛膝、桔梗、黄芪3500亩。主要以合作社为依托,通过领导班子成员与职工集资入股,利用北药种植示范基地的形式,引领职工创业增收。今年在发展北药种植项目上,管护区还将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北药产业。并对北药基地的地理、土壤、气候等进行综合的分析,选准适合基地栽种防风、赤芍、黄芪等北药品种,为保证北药良种繁育提供可靠保证。
猪牛羊养殖稳步发展。为了推进管护区饲养业大发展,管护区加大对饲养业的扶持力度,几年来为职工协调贷款20万元,解决红砖、水泥、油毡纸、场地等物资场所,在物资、人力、资金上给予大力帮扶,目前养猪羊牛300多头,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蜜蜂养殖方兴未艾。多年来管护区一直扶持困难职工王世华夫妇发展蜜蜂养殖,在怀柔管护站无偿为他提供建材,组织职工为其定制蜂箱,积极帮其解决养蜂中的各种困难,去年获得好的收益,年产蜂蜜3000斤,创收45000元。今年,我们将在其他条件允许的管护站,大力推进养蜂业,推广怀柔管护站养蜂经验。
野生抚育持续发展。为适应转型及发展需要,我们以两大经济板块为着力点,确立了“示范引领、活化机制”的全民创业工作思路,激励扶持职工群众自主创业,着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白银纳施业区由于具有地理环境的优势,盛产野生榛子、野生蓝莓,管护区因势利导,进行人工栽培,共抚育野生榛子6000亩、野生蓝莓 3046亩。还在施业区内选择一片适合种植沙棘的地块,种植沙棘500亩。今年继续总结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推进野生抚育工作
营林抚育保质保量。在中幼林抚育工作中,按照上级要求,全部由本单位职工做幼林抚育工作。由于都是火烧区,火烧杆、火烧木、剩余物较多,导致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增大,虽然有很多实际困难,但是我们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保质保量的完成中幼林抚育任务。不仅任务分配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而且职工也在营林生产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
当记者问及今年管护区都开展了哪些工作的时候,杨思斌主任介绍,2017年按照局党委、林业局的总体部署,全力推进创业增收工作,在管住成本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规划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转型、发展能力,在“广开财源”上下真功夫。利用林业局向管护区注入的30万元自主创业基金,结合管护区实际情况,按照“一场一品牌、一场一特色”的要求,在食用菌养植、生态旅游、特色养殖、北药种植等方面又有新起色。
精心绿化的白银纳管护区院内
为提高收入,带动创业热情,发挥自主意识,利用30万元自主创业专项基金,采取职工自愿集资形式,吸纳更多职工参与增收创业。由于采用示范引导、典型现场讲解、干部进户做工作等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截至目前已又33人参加集资,集资金额16.5万元。为了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实行阳光管理,单独建账、专款专用、独立核算、费用公开、档案专管。
积极开发三合村旅游业。挖掘黑龙江和吴八老岛历史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有关历史、传说、故事,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积极打好“界江牌”,深度开发界江旅游。打好“多功能风情牌”在三合村、怀柔村建立中心管护站,春秋两季抓防火,防火淡季搞旅游。防火淡季职工利用私家车,来做旅游运输增加收入,防火戒严期也能更好地开展巡查、管护、宣传工作,确保了资源的重复使用。在吸引更多游客观光度假的同时,也为职工群众致富提供新途径,推动了管护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北药种植实行订单生产。随着林区药用资源的深度开发,依托地缘优势,今年继续开发北药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发北药项目。针对北药基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找专家进行综合分析,选准适合基地,栽种防风、赤芍、黄芪等北药,为保证北药良种生长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为了减轻职工创业负担,管护区与北京中天康达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北极五味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2017年林下经济用地租赁使用协议,利用防火淡季、闲暇时间,管护区组织扑火队员为药商打零工,从而学习北药繁育、种植、精深加工等技术,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
确保了饲养业稳步发展。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职工发展种养殖及畜牧业,职工王彦东、杨庆海、张洪春、赵清斌、袁清军,与有经验的村民和种养殖户交流经验,现已养殖老牛115头、养马60匹,候加昌、罗金红夫妇,养生猪76头,在白银纳乡、正棋道口养殖笨鸡170只。
蜜蜂养殖发展势头好。管护区职工王世华夫妇依托管护站的地理、环境优势,在怀柔道口发展蜜蜂养殖项目。2017年蜜蜂养殖数量130箱,预计蜂蜜单位产量70斤/箱,蜂蜜总产量9100斤,纯收入近10多万元。今后要加大蜜蜂养殖的数量,力争三年内养蜜蜂200箱。
白银纳管护区木耳基地
当记者问到今后工作打算的时候,杨思斌主任介绍,我们将按照林业局的整体安排,不断完善“五大产业”链条,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地上、地下资源,通过科学引导,把创业增收、致富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大力度发展生态旅游业,努力打造管护区“特色旅游品牌”, 继续挖掘黑龙江、吴八老岛界江风光和历史文化,继续开发三合村的旅游项目,创新水上餐厅的运营模式,在途经三合村各管护站建立商品推介站,依托管护区种养殖的黑木耳、地产中药及鄂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如撮罗子、桦皮手工艺品、桦皮镶嵌画等。
继续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加强管理,精心谋划,打造品牌,扩大黑木耳养植规模,继续发展吊袋木耳,积极尝试黑木耳深加工,提升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全力打开黑木耳销售市场。扩大合作社的形式和内容,努力尝试把合作社形式引入养殖业的发展中来,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性,扩大资金来源,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白银纳管护区职工集资兴建的水上餐厅
当记者问到目前存在那些实际困难,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时候,杨思斌介绍,在增收致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一是部分职工思想观念没有效转变,创新发展意识不强,依旧存在等待观望现象。二是部分种植、养殖户资金周转比较困难。三是职工缺乏市场意识,自己跑市场、找销路的能力不强,对单位依赖性较大。导致产品上市迟缓,影响创收效果。今年,我们将按照林业局的整体要求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引导、把扶持职工创业致富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继续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加强管理、打造品牌、引进人才、拓宽销路,继续扩大黑木耳养植基地的规模,发展优质吊袋木耳,积极尝试黑木耳的深加工,努力打造自己地域品牌,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逐步打开黑木耳和药材销售市场。真正变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尝试把合作社的形式,引入养殖业的发展中来,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性,动员更多职工加入不同的合作社,扩大合作社规模、数量,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资,促进养殖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根据职工在创业增收遇到的困难,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用最快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职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杨思斌主任最后充满信心地说,有林业局党委的坚强领导,有我们班子成员密切配合,有管护区干部职工鼎力支持,我们将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创新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善于取长补短,我们的林下经济就一定能做大最强,我们的职工群众一定会在致富创业中得到实惠,白银纳管护区转型发展一定能取得更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