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排出的肥料,经过水泡处理,产生沼气用于猪场供电供暖,剩下的沼液、沼渣又是很好的农家肥,直接上到猪场后面的枣园中,整个运行过程就是这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十四团职工蒋碧华对笔者说。
走进十四团华越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栋现代化的猪舍映入眼帘,整个猪舍全程管控智能化,投料、喂水、供暖等全部由计算机控制,这个1600头养殖规模的猪场,仅需要3个人就能实现正常运转。在猪舍背后,是蒋碧华种植的30亩枣园,养猪产生的肥料经过沼化处理后,沼液以滴管模式直接滴入枣园,沼渣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枣园底肥,在当年秋季红枣采收结束后,直接开沟施入枣园,解决了枣树生长过程中需要有机肥这一关键问题。“近几年,红枣市场日趋低迷,围绕质量环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这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走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发展模式,这个家庭农场的模式,通过‘以畜养林’解决了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十四团总园艺师田维军说。 李江帆刘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