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新富村的治安环境很不理想,很多窃贼开着车进村偷窃,又缺乏电子摄像头,事后除了报警外,几乎很难追回损失。实行封闭式管理后,不仅管理更加便捷,村容村貌的改变也超乎我们想象。如今俺村的村民晚上睡觉安心多了。”4月28日上午,地处沂蒙山区的平邑县卞桥镇新富村支部书记张志学如是说。
据悉,该村党支部书记口中的“封闭式管理”,源于该镇近几年因地制宜创新的农村综治管理新模式。通过先行试点、培育模式、逐步推广的办法,如今卞桥镇37个村(居)的老百姓都享受到了社区化管理带来的惊人改变。
社区并不是城市的“专利”,农村同样可以有。在认真调研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卞桥镇首先选择了治安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且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新富村进行试点。2011年,镇村两级投资10万余元,在新富村村域范围内的主要交通出口设立值班室,全村实行了封闭化管理。在夜间规定时段,安排巡逻员对进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检查,建立类似于城镇居住小区的管理制度。自此以后,新富村基本杜绝了偷盗案件,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平安社区,
2014年上半年,卞桥镇开始对社区化管理模式进行“扩编”,卜家崖、唐家崖等5个村(居)也陆续开始推广社区化管理模式,并不断加以优化和改进。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在各试点村居筹建了“三级巡控”系统和“三张网”防范系统。
该镇党委书记高庆说,他们在实行社区化管理的村(居)村口设立治安管理“三级巡控”公示牌,将社区民警、社保队员、村级巡逻队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在公示牌上公示,让村民进一步了解社区化管理,同时威慑犯罪分子、引导村民参与群防群治;在村级主要路口建设治安岗亭,安排民警和社保队员设卡值班,5辆装有警灯的电瓶车巡逻队和20辆装有警灯的自行车村级巡逻队待命,逐步实现路口有人把守、村内有人巡逻、值班室有人监控,形成有效防控网络。
此外,还在资邱村等地实现半封闭式社区化管理,将行人较少、道路偏僻但容易发生案件的路口设碍限行,对主要路口安装“电子眼”,用“电子眼”实现全程监控。“我们将实行社区化管理的5个村居划分成2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1名村级巡逻队员和2名平安志愿者,让平安志愿者、村级巡逻队员、驻村综治社保队员实现工作联动,增强工作合力。”
而“三张网”防范系统则更注重推进技防设施建设——在楼道、小区和主要路口安装高清摄像头,做大“天网”;对巡逻民警实行定辖区、路段、人员、时间、任务、责任“六定”管理法,织牢“警网”;进一步发挥党员、村民小组长、治安积极分子等作用,织密“民网”。
该镇自从实行社区化管理和“三网”工程以后,辖区发案率下降了18.6%,极大地保障了辖区群众的财产安全,为全镇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新环境。
通联:平邑县卞桥镇新闻中心 王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