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食品安全,咋就这么难

   2003-10-18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6290

近年来,毒米、毒面、毒油几乎年年“东窗事发”,在国内市场人心惶惶的同时,中国农产品、食品的出口也因卫生问题而出现被退货事件——

最近一个时期,食品质量问题频频见诸于报端。从劣质火腿肠到各种方便食品,无一不有。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我们身边还有安全食品吗?

食品安全问题多

其实,谈起食品安全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事实上,后一方面的问题更加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譬如食品生产环节。

许多农作物大量使用农药,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却将农药残留在粮食、水果、蔬菜上,实际上这部分食品已经被污染。笔者曾在一个菜园里亲眼看到,菜农把一种剧毒农药浇在韭菜上,据说这样浇过的韭菜不仅不生害虫,而且生长期短,长得又粗又壮,几天就可以长一茬,从而相应地提高了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过量使用化肥、使用催长素、催熟剂等,也会通过食物的摄入,影响到人体健康。

在食品加工环节,问题同样不少。大的有山西发生的用工业酒精兑成白酒,造成人们饮用后死亡事件;广东发生的用工业油对大米抛光上腊,制成有毒大米事件;河北石家庄发生的使用泔水油制作油炸食品事件,件件触目惊心。小的像用工业油冒充食用油,在食品、饮料中滥用色素、防腐剂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关键在于监管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从目前统计的数字看,中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约为2万~4万人,但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数字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

同时,近几年来,毒米、毒面、毒油几乎年年“东窗事发”,在国内市场人心惶惶的同时,中国农产品、食品的出口也因卫生问题而出现被退货的事件。近十年来,中国的肉类产量越来越大,但出口却没有同步增长,甚至一些主要品种还不断下降。可以说,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那么怎么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呢?

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立法。目前我国在食品立法上还比较落后,标准体系也不尽完善。虽然《食品卫生法》在食品的若干生产、销售环节做了不少规定,但不少标准制约性已经不强,已不能适应当前食品市场治理整顿的需要。

对食品安全问题必须痛下决心。

这其中应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食品质量控制标准应相应的提高。比如,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食用油、肉、蛋、水产品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残留量,共含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最高残留标准,可见我国的食品标准制订工作应进一步完善。此外,对老百姓特别关注的常用食品质量问题,应该采取一些果断措施,比如,禁止在肉制品、豆制品、面制品、水产品中滥用添加剂;加强对畜、禽、蛋、肉、水产品等生产的监控,提高上市的食品质量;整顿奶制品市场,提高奶制品质量;加强蔬菜、食用菌农药残留检测等等,都应该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这才是老百姓真正渴望的大实事、大好事。二是对食品市场治理整顿应从源头抓起。各职能部门如工商、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应真正负起责任,不能等事件出来以后再课以重罚,而应防患于未然。譬如困扰许多中小城市的早点、地摊问题应坚决退路进场,相应的提高其卫生监管标准,包括消毒、防疫等方面。

作为一个消费者,也应该擦亮眼睛,把好“入口”关。

比如购买食品,应该选用正规商场和市场的产品,不要贪小便宜,随意在街头小摊上购买,以免上当;要选购名牌或比较规范企业的品牌食品,尤其对有绿色食品标志的要作为首选;选购食品、饮料时,不能一味贪色贪味,如过白的面粉、馒头、面条,有可能用了过量的增白剂,应谨慎选购;蔬菜最好挑选带皮和包心的。对有叶蔬菜,则要一洗、二泡、三烫,只要经过处理,一般可去掉80%以上的残留农药。

(爱农网报道)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