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树立大食物观,坚持市场导向与消费引领,聚焦 “世界优品、中国精品、河南名品” 培育,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更多中原特色 “食中名品”“食中精品” 走出河南。在核心发展目标上,明确到 2027 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力争达到 3000 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 82%,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巩固食品工业大省地位,推动河南从 “中原粮仓” 向 “全球食品产业基地” 跨越。
  在重点任务部署上,《行动计划》构建了八大维度的发展体系,形成全方位提质升级矩阵:
  一、强化多元供给,筑牢产业根基
  原料供应方面,推广 “公司 + 基地 + 农户” 模式,支持企业将农田、养殖场打造成 “第一车间”,建立 “保底收购 + 分红” 等利益联结机制,到 2027 年新增 3 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巩固河南全国重要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地位。产品供给上,实施 “老字号” 改造、“原字号” 精深加工、“新字号” 培育、“外字号” 拓展四大工程,重点发展预制菜肴、功能性食品、植物基食品、特医食品等多元产品,目标培育 100 个名品、爆品、精品和标志性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场景需求。
  二、聚焦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技术创新层面,推动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 “四有” 研发活动全覆盖,支持中原食品实验室、牧原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攻关营养靶向设计、风味品质修饰等关键技术,构建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转化 — 产业孵化” 完整创新体系。装备升级方面,重点支持郑州、漯河建设食品机械产业园,培育智能化、定制化食品装备企业,提升国产替代水平,并鼓励企业向东南亚、非洲市场输出成套设备与技术服务,打造中国食品装备智造高地。
  三、推动数智绿色,转型发展模式
  数智化转型上,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食品制造和安全领域的应用,培育 “数字三品” 典型案例。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鼓励建设绿色工业园区、零碳工厂,推广节水节能节粮技术,加强果蔬皮渣、粮油麸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落实限制过度包装标准,推广可降解材料,构建循环经济产业生态。
  四、提升链群能级,优化产业生态
  企业培育上,构建 “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梯次发展格局,支持企业跨区域重组与国际化发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建设方面,深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培育百亿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漯河创建国家级食品制造业集群;同时针对性优化烟草、酒业发展结构,推动烟草产业品牌升级与酒业多元化、差异化发展。
  五、深化品牌培育,拓展市场空间
  品牌建设上,规范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打造特色产品品牌矩阵,鼓励申报中国消费名品。营销推广方面,挖掘食品文化内涵,支持参与中国品牌日、豫农优品天下行等活动,将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升级为国际盛会,开展产业出海专项行动,提升河南食品国际影响力。
  六、创新业态模式,丰富消费场景
  产业融合上,推动 “产品 + 服务” 转型,促进食品产业与康养、旅游、科普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化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消费场景打造方面,嵌入夜间经济、商业综合体等载体,推进 “食购游文娱展” 融合,开展 “美食 +” 活动,展示地理标志产品、非遗美食等中原食品名片。
  七、严守质量安全,健全监管体系
  建立覆盖原料、加工、流通全链条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标、地标的企业标准;强化食品安全 “四个最严” 监管要求,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控与追溯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海外纠纷应对服务。
  八、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上,实施企业家培育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育创新团队;政策支持方面,统筹财政资金支持技术改造与研发创新,鼓励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为产业升级注入资金活力。
  在组织保障上,《行动计划》明确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及各地政府协同推进,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加强政策宣传与科普,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此次《行动计划》的印发,标志着河南食品产业发展进入系统化、规范化提质升级新阶段,将为建设制造强省、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